各位
又到了秀丽“秀”礼的时间啦!
今天,秀丽要为大家讲
“举止礼仪——行走稳重”
1
岭南儒学传播基地——德庆学宫(孔庙)
在古老的西江流域,
有一座千年古城——肇庆。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吴勇强摄
在这里的德庆县孔庙
是我国南方现存
最古老、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孔庙,
年11月,
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庆孔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
(公元年),
重建于元大德元年(公元年)。
孔庙是祭拜孔子、学习儒家著作的殿堂,孔子学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早就传播到东南亚、欧洲和美洲,形成世界范围的“孔子文化圈”。年美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中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年1月,全世界75个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发表《巴黎宣言》,强调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更好地生存下去,必须回到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德庆孔庙是岭南儒学的传播基地,
从北宋至清朝,
充分发挥其兴学育才、
祭孔尊儒的基本功能。
宋代大儒周敦颐到德庆游历,
端溪(德庆)县令因仰慕周敦颐而创建濂溪书院,
这是德庆最早的书院。
每年的9月28日,全世界的华人代表聚集在德庆孔庙举行祭孔大典。每年的新学开学之际,孔庙也会举行“开笔礼”,学习执笔、认字、写字、读书,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大礼”,教授学童们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通过诵读儒家文化,引导学童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
2
“举止礼仪——行走稳重”
“行走”两个字在古代的意思是不同的,汉刘熙《释名》言:“两脚进曰行。”相当今天说的“走”。“行”有走得慢和走得快两种情况之分,“徐行曰步”,慢慢地行走叫作“步”,相当于今人说的“散步”。毛泽东诗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信步、漫游均是古人说的“徐行”或“步”。“疾行曰趋”,古人说是“趋”,也就是小步快行或小跑。而今人说的“跑”,古人叫作“走”,“疾趋曰走”,“走”比“趋”的速度快。
《礼记》道:“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帷薄是指士大夫的家,尚未见尊长不需趋;堂上地方狭窄,不可疾趋,若有尊长在堂,则要徐趋,这是对尊长的尊重;手执玉器,为了防止摔倒,不可疾趋。这里简单说一下“趋”,在某些情况下,“趋”是表示敬意。如在香港大学举办的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闭幕式上,主办方邀请金庸先生给与会代表赠书,虽然接受赠书的代表很多,年迈的金庸先生却坚持站着向大家赠书,这体现了金庸先生的谦逊和诚敬。
而接受赠书的代表素养迥然有别,有的代表被点到名后立即起身快走至台前,这说明了对金庸先生的尊重之情,也不愿年迈的金老久等。而有的代表在被点到名后,缓缓起身,慢步上前,这就会让人感觉此人倨傲不敬。礼是要表达内心情感,要表达对他人的尊重之意,所以要视具体情况而言。
行走是生活中的主要动作之一,体现一种动态美。“行如风”形容步态轻松自然就像风行水上一般,而走路“八字脚”和歪走横行等走法是不雅的。古人视“趋”为一种礼节,在尊长、贵宾面前走过时,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今天我们在与贵宾见面时,虽不需低头弯腰,但仍有快步迎上前去,点头致意,握手寒暄的礼节,这便是古礼沿用至今的遗风。
《礼记曲礼》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这既表达了对尊者的礼敬,又礼让他人。传统行走礼仪中,古人强调不同的场合也要采用不同的走相,才符合礼仪的要求。而今天我们对于走姿步态的要求,依然是稳重大方、礼让他人,同时也要符合场合要求,如在工作场所,行走可稍快,以配合工作快节奏;在图书馆,则脚步要轻缓慢,以免影响他人。同时,行走时,要靠右侧行走,将左侧留给急行之人,乘坐滚动式电梯时,也是要靠右侧站立,把左侧留给急行的人。
所有规则的制定都是为了让人们活得更有尊严、更安全,行走礼仪也是一样,当所有人都遵守这种约定俗成的秩序,就会呈现出井然有序、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行走礼仪首先要有正确的走路姿势
1.行走应身体挺拔、精神焕发、步伐稳健、步履自然。
2.起步时,上身略向前倾,身体重量放在前脚掌上。
3.行走时,目视前方,上身正直,抬头平视,双肩自然下垂,两臂自然前后摆动,重心可稍向前倾。
4.迈步时,脚不可抬太高,不可落地太重,也不可走路有气无力拖泥带水。
5.行走的轨迹为一条直线型。
6.女士的步幅约30厘米,男士的步幅40厘米左右。
3
古礼今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通行于社会各个层面,自古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之说。《孝经》说:“礼者,敬而已矣。”礼的核心思想是“敬”,对人、对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都要有恭敬之心,这是立身之根基。中华文明历来就强调以礼待人,引领社会向上。礼是教人心生庄敬的美德,礼是使人行事得体的分寸,礼是不违背人情,礼不因循守旧。礼仪文明是中华文明核心内容,它的传承也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义务和使命,人人都应自觉作中华礼仪文明的实践者和传承者。
参考资料:
1.《中华传统礼仪概要》彭林著
2.《家教与门风》彭林著
3.《人文德庆》人文中国系列陈以良主编
4.《仪礼》彭林译注
5.《礼记》胡平生张萌译注
6.《服务礼仪标准培训》纪亚飞主编
7.《不知礼无以立》于媛著
多彩肇庆编辑部
图片来源:市文广旅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