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庙,千年文脉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白癜风治疗哪些好的方法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20/5208500.html

姑苏好时光,每天听见有趣的苏州。

老苏州都知道一条人民路撑起了苏州古城的躯干,龙尾是古城内最高的建筑北寺塔,而龙头则是人民路南端的文庙。

文庙,也叫孔庙,很多朋友都知道那是中国古代祭祀孔老夫子的地方。

像他老人家老家的曲阜孔庙、南京的夫子庙都是国内非常著名的文庙,甚至现在在美国、新加坡、日本等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得到,倘若孔老夫子知道了,一定会激动的叫上子路啊颜回啊,同学们,我们这次从周游列国改为周游世界了。

苏州的这座文庙其实也有大有来头,它的创始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将近年前他从京城接到调任通知来到苏州,很快就看中了苏州城南五代时期留下的私家园林南园的遗址。

于是范仲淹便在这里按照“庙学合一”的原则,着手兴建了苏州府学(苏州中学的前身)与文庙,既有学校可以上课又有祭祀祈求祖师爷保佑的庙宇,从此苏州城南的这片土地上就永久篆刻上了文脉的印章。

在范仲淹的努力下,苏州府学与文庙很快就成了闻名天下的先进典型,各地州、县学纷纷效仿,还有人组团来实地考察学习,把苏州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去。

在明清两朝文庙迎来了自己的鼎盛时期,在李鸿章等人的组织整修、扩建下,据说面积最大时占地近二百亩,差不多有13万方那么大,如今苏州最炙手可热的城市综合体苏州中心的占地面积是16.7万方左右,可见当时的文庙有多么壮观。

但是风光之后便是苦难,到了清末民国初年,科举制度的废止、新文化运动的轰轰烈烈让文庙成了旧文化的代表,处境尴尬而危险。

经历一系列波澜动荡之后,80年代后文庙终于迎来了新生,虽然面积已严重缩水,但依然保留下来不少重要的建筑——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还有数十棵珍贵的古银杏、文天祥石刻等文物点缀其间。

苏州文庙里最耀眼的明星可以说是碑刻博物馆里的四块碑,像我们一直点名的南宋版苏州市区地图《平江图》就在这里,还有《天文图》、《地理图》和《帝王绍运图》,这四块碑合起来还有个非常大气的抬头——“天,地,人,城”四大宋碑。

苏州文庙明伦堂前还有块神奇的巨石,赭色花岗岩质地,正中间刻着“廉石”二字,不了解它的人可能会认为它就是块写着字的石头,但其实这石头的历史可比文庙还要悠久。

它最早的主人叫做陆绩,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他,他是吴国的官员,土生土长的苏州人。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时候这位老苏州也出过场,还被诸葛亮拿他小时候在宴会上偷橘子带回家给妈妈吃的事开过玩笑。

但在历史上陆绩除了非常孝顺外,其实也是个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的能人。

当时他在广西做官,深得百姓的爱戴,任期到了后他便拖家带口乘船回苏州,谁知道在路上风浪太大,小小船只眼看难以承受,陆绩便让船只先靠岸,叫人去岸上搬了一块巨石来“压阵”,随后才能重新起航,平安回到家乡。

显然,这块压舱的石头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廉石。

陆绩虽然回到了苏州,可惜因为长期在当时还很偏远的广西工作,环境不适应,加上过于劳累,很快便因重病过世了,年仅三十二岁。

而这块石头也随之被遗弃在荒野里,不过苏州百姓却一直记得曾经有这样一位好官,并且还有这样一块他从远方带回来的石头。

时间来到明朝,朝中有监察御史樊祉来苏州视察,听闻了陆绩和巨石的故事后很受触动,命人将巨石移到了察院场附近。他还亲手题写了“廉石”二字,命匠人刻于石上,有警示百官廉洁的意思。一直到康熙年间这块廉石被搬到了文庙里,教化官员的意味就变得更为浓厚了。

到了道光年间,江苏巡抚陶澍在文庙旁、沧浪亭西侧创建了苏州五百名贤祠。

入选的都是苏州年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各界名人,涵盖政治、经济、文学、医学、军事、水利等十二个领域,历经多次收集、增补人数最终定格在了人,以廉石而被后人记住的陆绩也在其中。

如今,“廉石”依然屹立在文庙前,早已成为一种廉政文化的符号和象征,同时也成为当代廉政教育的一座历史丰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