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春梅再回文庙讲一次中国甘肃网

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97040.html

武威城东南一隅,暖阳下,绿树衬着红墙,成群的飞燕占据一方天空,在这座文庙之上久久盘旋。

文庙之内,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牌匾林立,古树参天。并无红墙之外的废气杂味与喧嚣,文庙内弥漫着些许泥土的气息,只听得虫鸣鸟叫。朱檐碧瓦的建筑中,也有部分屋舍楼阁,抵不住岁月沧桑,褪去鲜艳亮色,尽显古朴雅致。

武威文庙景区入口许旻宁/摄

“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以桂籍殿为主体的文昌宫建筑群,中院是以大成殿为主体的孔庙……在过殿这里整理衣冠,我们进入正殿……”一众人随着这道声音的指引,移步往前。这清晰又详细的讲解,来自此次文庙游览的讲解员——纪春梅。

“我是本次文庙之旅的讲解员”

春梅身着白色蕾丝花边衬衣、一袭简约黑裙,脚踩一双黑色高跟鞋,一头卷发披于肩上,脸上妆容精致,笑容明艳如花。春梅一早便站在门口处作准备,和同事交流事项,继而把头发细微的毛糙扶平,接着面对调试的镜头微笑,测试手里的扩音话筒......等待迎接今天的要客。

“欢迎来到武威文庙,我是本次文庙之旅的讲解员:纪春梅。”这句开场白春梅不知讲了多少次,不知多少游客在春梅带领下,走过一道道厚重的门,走进文庙悠长的历史文化。今天,春梅如旧淡定开场,为今天的贵客——知名企业家俞先生进行讲解服务。

这是一场再熟悉不过的讲解,春梅声色温柔,话音婉转,语速收张有度,把文庙每一个部分、每一座建筑甚至每一件文物,都介绍得井井有条,详细而不失生动。讲话、弓腰、抬手、微笑,春梅表现得沉稳自如,不显一丝差错。

纪春梅讲解结束后与俞先生合影许旻宁/摄

众人簇拥着俞先生走出门口,春梅顺利完成了今天的讲解。春梅知道,这也许是她人生中最后一次讲解。

“她是我们退休了的讲解员。我们返聘来的。”握手谈笑中,随行的领导指着春梅对俞先生解释。

“已经退休了?怎么可能退休啊,这么年轻。”俞先生语调上扬,笑着问道。

“啊,我,我已经四十九了。”春梅难得有失态,两手捂嘴向后退了几步,继而呵呵笑着弯了腰。

“我再过来帮帮忙”

送走了游客,春梅也就完成了今天的工作,和同事一路闲聊着回到了院内。几间红墙矮房就在郁郁葱葱的树下,靠南的一间房,门旁挂牌白底红字:讲解部、志愿者服务站。这间红砖木门、只容有三张木桌的小屋,就算是讲解员的办公室兼休息室了,没有讲解服务的时候,她们就在这里值班和休息。

讲解部、志愿者服务站许旻宁/摄

春梅跨进屋子,入眼的是几张年轻漂亮的面孔,穿着统一的白衣黑裙,笑盈盈地跟自己打招呼。年轻的讲解员都围上来,一个个问候春梅,一起翻看俞老师赠送的书,小小的屋子倒是显得热闹。

“我也干了20多年了,现在已经退休快一个月了。我今天是来给人家帮个忙吧,因为之前一直在这个单位干着呢,当然感情还在。再一个就是害怕俞老师知识渊博嘛,就怕在讲解过程中问一些题外话,怕出差错。”春梅又恢复了工作时的认真,两手托在身前,站得笔直,对答如流。春梅说她退休了,今天再回到文庙是因为重要接待工作。春梅话锋一转:“其实我们新的讲解员也都很优秀的。就怕在介绍当中,万一有一些相关的问题,她们都是刚来开始工作,也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怕有解答不上来的。所以今天我再回来讲一次。”

准确算起来,春梅在文庙的讲解工作坚持了二十三年。春梅讲述起工作的缘起,脸上也显着笑意。在她们那个年代,上大学是很难得的,用春梅的话来说,“考上大学的人,凤毛麟角。”本是学习经济管理的春梅,因为会说普通话,被领导调来文庙景区,做起了讲解员。

会说普通话,但说得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春梅显得有些惭愧,摇头否认自己的普通话说得好。但无论怎样,春梅就在这机缘巧合之下,开始了一名文庙讲解员的生涯。

“这是我最大的荣幸”

对于这个工作,春梅很是自豪,“当时啊,我就觉得能在市里这样的单位工作吧,很荣幸,这是我最大的荣幸。”在当时那个旅游还不是很繁荣的武威,景区讲解员这样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确实是个好差事。春梅是幸运的,但幸运并不是资本,春梅知道,再轻松的工作也需要努力。

“我也是在一直不断地学习。在讲解的过程当中,我觉得游客就是我最好的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在讲解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激励着我,不断地去提升自己。”春梅深知自己的基础不好,因此对于学习,她十分积极且坚定。在每一次的讲解中,面对不同的游客、不同的问题,就要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今天无法回答的尴尬,就会成为明天新知识的增加。

就像文庙中年久失修的老建筑需要修缮,讲解员口中的讲解词也要不断地完善补充。“在讲解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尴尬的场景,我也是出现过,不是没有过,”春梅攥了攥掌心,继而坚定地回答:“但是很好,学无止境,遇上这种情况,才会更加去努力,更会提高自己。”

不仅如此,作为西北最大的文庙,武威文庙也吸引来很多名人名士,每一次接待对于春梅来说,都是荣幸,也是开拓眼界的机会。二十多年的锤炼,春梅不论是普通话,还是历史知识与眼界,更是这温婉端庄的气质,都是满满的收获。

春梅喜欢这个工作,更喜欢这个环境,“文庙绝是养文气之地,育人才之所。”在繁华都市能有一方土地古朴静雅,能够瞬间让人静下心来,确实属一乐事。环顾四周,红墙绿瓦,松柏青翠,低头是红砖润土,抬头可见飞燕轻旋,春梅脸上笑开了花。

“专程而来的游客”

回忆二十三年的讲解工作,究竟是怎么坚持的,春梅表示真正梳理起来竟然没有头绪,但春梅讲述了一件在工作生涯中很难忘的事,一个游客的故事。

“是在十多年前,来了一个家长,这位女士在新疆,到兰州去开会了,在他们的安排当中,要到河西来一趟,第一站就来到了武威。”作为武威的一张名片,文庙当然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恰逢当时,春梅接待了这位远道而来的游客。

在文庙,有一个传统的习惯——孔庙祈福:学子要在文庙拜孔子像,过状元桥,系红丝带,以求成绩优异、金榜题名。春梅讲解到状元桥,就顺便指引那位女士走走桥,替即将考学的孩子许个愿。

许愿的游客不少,来还愿的也不少,在文庙里,这都是极普通的事。但时隔五年的还愿,让春梅深深记在心里。春梅语气一下子激动起来,音量也随之提高。“哎,没想到这个孩子还真的考中一所院校。”春梅难掩喜悦,但随之解释道,“当然这个孩子学习也挺好的。但是在这方面呢,我觉得是一个信念作为支撑嘛。”春梅微抬手,把视线引向前方架于泮池之上的状元桥——那座承载了无数家长和学子心愿与梦想的石桥。

武威文庙状元桥许旻宁/摄

更让春梅惊喜的是,远在新疆的游客,想来也是很难有机会再来文庙了。但机会总是那么巧合,很幸运,那位女士又一次到兰州。她争取了名额,开完会之后,就自己专程坐火车再一次来到武威,来到文庙,并且找到了当年为她讲解的春梅。“没有想到,真的没有想到哦,算起来时隔五六年了,她来了,还把我找见了,在这个地方专门来还了一个愿,她是专门来的。”春梅有些语无伦次,但话语里满是收不住的欣喜。随后春梅沉默了,稍偏了偏头,抿着嘴角的乐意,眯着笑眼,似在回味那年的那段奇妙的经历。

“我年龄大了,我就不讲了”

尽管不论面容和心态,都无法从春梅身上看出“老”气,但春梅总是强调自己的年龄:“我这已经退休了,我没什么好采访的。还是建议采访在岗人员,我的同事很优秀的,她们比我想说的要多些。”谈及正在进行的文庙另一传统——研学活动,春梅摇摇头,语气轻柔地解释,这些该让年轻人去讲了,年轻人能够更好地交流,让“小姐姐”们去讲可能更好。远处桂籍殿前,孩子们正齐诵《三字经》,稚嫩童声穿过一堵堵厚墙,回响在院内。

工作中的张婕许旻宁/摄

文庙新招的三位讲解员“小姐姐”,都是年轻的90后,张婕是其中之一。张婕在文庙的讲解员工作仅一个半月,但业务已经很熟练了,讲解流利详细。比起春梅的端庄,97年的张婕更显活泼,有着靓丽的面容和清脆的笑声,也会直率地表达出一丝对不文明游客的抱怨。

“还是希望各位游客出门在外,对于别人要有基本的互相尊重。我们不能决定来景区参观游客的素质修养,所以我们尽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张婕是这样说的。

“每次讲解,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每一次不同的游客提不同的问题,需要完善和补充,每一次讲解都是在上一个台阶。”年轻,意味着更大的活力和学习能力,张婕在学习方面,可并不落后于老一辈的讲解员。

“因为施工,好多燕子都飞走了,现在又飞回来一些。”张婕看了看天空说。

文庙内,游客依旧络绎不绝,讲解员一轮又一轮地带领游客。

就是不知文庙墙角的数枝梅花,会在什么时候再开?

那些在最美好的季节里,以最美的姿态,去映衬了这文庙的古砖古瓦,与匆匆游客相遇的梅花。

(作者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指导老师:甘肃广电总台电视新闻中心主任杨德灵、驻武威通联站站长卢昕;带队老师韩亮、王晓红,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9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