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唯一为皇帝讲课建造的宫殿,大贪官和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乾隆爷亲自要求监督修建的国子监辟雍大殿

将近中午,我们来到了雍和宫附近的国子监。国子监并不很大,作为与孔庙配套的华夏第一学府,它却有很多值得被研究和称颂的地方,譬如:为乾隆皇帝讲学专门建造的辟雍大殿。

“辟雍”亦作“璧雍”,原本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状如璧环为名。今北京国子监内辟雍大殿为乾隆时期打造,是存世唯一一座专门供皇帝讲学用的宫殿,建筑形式独一无二。

话说乾隆登基的第二年,就亲临国子监讲学(乾隆爷还是很喜欢好为人师的),那时国子监还没建辟雍,乾隆帝讲学是在后边的彝伦堂(后作为国子监的图书馆)内设座。乾隆龙颜不悦,之后他几次提议修建辟雍,但都因故没有实现。

直到乾隆四十八年(年),年逾古稀的乾隆(死于年,享年88岁)终于下了死命令:“国学为人文荟萃之地,规制宜隆,辟雍之立,元明以来典尚阙如,应增建以臻完备”。派当时担任工部尚书的刘墉主办此事,并让他“兼理国子监事物”。

才子刘墉+贪官和珅携手打造

刘墉果然是个能干的臣子,一年多时间就创造性地建成了辟雍内方外圆之间的环水工程(要知道,原本国子监里面是没有水源的)。接着又在环池上搭建四座石桥,直通大殿四座门,形成了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环桥造型。

这期间还有一个和珅设计大殿大梁的故事:当年刘墉他们在内部结构的设计中,四角位置原本设计有四根立柱做支撑。上报乾隆爷审批,乾隆批转户部尚书和珅审议;和珅提出:可不可以把四根立柱去掉,改成斜角架大梁的办法(据称,为北京皇家建筑唯一没有支柱的宫殿)。

这一提议立即被采纳。仅这一项改动,即节省了两银子,又使殿内没有柱子遮挡,整体显得更加宏伟宽敞;结构更趋合理,而且造就了辟雍殿内穹隆顶的特点,一举多得,不能不说和珅还是有两下子的。

国子监辟雍殿是座四四方方建筑,通高34米。除石基外,全部为传统的木质结构;大殿为两重屋檐,上覆黄色琉璃瓦,檐角翘起,四条屋脊直达顶部,顶端做成圆形,铜包鎏金;即所谓四角攒尖,鎏金宝顶式建筑。

大殿正面屋檐之下,高挂着乾隆皇帝书写的“辟雍”匾额,这块华带匾边框为七彩九龙祥云圆雕,其精美程度在北京的名匾中也是极其罕见。

国子监辟雍大殿到四十九年(年)冬竣工,乾隆皇帝异常高兴,夸赞说:“辟雍建筑复古而不泥古,循名以务实”。还特意写了一篇文章《国学新建辟雍环水工成碑记》,用满、汉两种文字刻在高大的石碑上,矗立在辟雍殿前东西碑亭中。

辟雍建成后的第二年早春,乾隆就迫不及待的到国子监辟雍大殿举行了首次“临雍讲学”典礼,声势浩大,盛况空前。皇帝坐稳龙椅后,先由满汉大学士讲“经”,再由满汉祭酒讲“易”,称之为助讲。随即乾隆帝亲自宣讲《四书》中《大学》里的一段话:“为人君者止于仁,……”。论述自己如何以仁爱之心治理天下。

殿内东边站着一排王公,西边站着一溜部级以上的大臣,其他听讲的学生和各级官员都跪在环桥以南的甬道两侧。据记载,仅听讲的学生就有人,再加上在北京的各级官员、朝鲜使节等,不下四、五千人。

早春的北京还是有些寒冷的,乾隆帝面对着殿堂南大门,很难避免寒风的侵浸。那么,乾隆以及后来的道光、咸丰是怎么抵御严寒的呢?

冬天皇上在四面漏风的宫殿如何取暖?

据在大殿里一位工作跟我讲:在方形大殿外有一块方砖是可以活动的,打开这块砖会发现整个大殿的下面是一个地笼,可以通过那个入口烧柴火取暖。据称,这是她师傅告诉她的。很可惜的是她也不清楚到底是哪一块砖。

不管怎么说,皇上还是很会享受生活的,在地暖一样的环境里给别人讲课,冷的问题是不存在了;当然除了站在大殿里面的王公贵族和数位三品以上大员,跪在外面听讲的国子监的各国学生就没这样的好运气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