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这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寒食》。
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唐时长安寒食节的景象。
寒食节,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一两天。
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因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称为寒食节,它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又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
寒食节的来源
远古时期因为初春季节,气候干燥,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
到了春秋时期,禁火节转变成了寒食节。这源于一个事故: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
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
——卢象《寒食》
根据《辞海》中的释义:春秋时,介子推历经磨难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后,隐居介休绵山。晋文公重耳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母子隐迹焚身。晋文公为悼念他,下令禁火寒食,形成寒食节。
历史上,寒食、清明两节相近,久而久之,便合为一个节日。节日活动也从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
寒食习俗有什么
禁火“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节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
拜祖寒食节拜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饮食各地寒食节吃食各有不同,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
插柳“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踏青也叫踏春,盛兴于唐宋。“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春和景明,趁着春光,感受自然之美。
秋千“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原为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游乐项目。
蹴球盛行于唐,有史载:唐德宗、宪宗、穆宗、敬宗都喜蹴球。开春蹴球有益身心健康。
咏诗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
净肠寒食节去野外采集野菜的风俗。春天的七头一脑是南京人的最爱,采野菜不仅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调节精气神。
想了解更多有关“寒食节”的民风民俗,欢迎前往金陵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