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曲阜是一座文化古城,孔子的故乡。作为封建社会的圣人,尤其是封建社会后期中,孔子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孔庙、孔府和孔林即是历代尊孔崇儒的产物。三孔的规模是明清两朝完成的,现存的古建筑也基本是明清时期的。
孔庙,建筑仿皇宫之制,分九进庭院,贯穿于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对称排列,为中国最大的庙宇建筑。孔府,合官衙与居住府第为一体,为明清时期北方建筑的典型。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为中国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孔庙、孔府、孔林,统称曲阜“三孔”。
孔庙,自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在曲阜城阙中孔子故居的三间小屋陈列孔子遗物起,经过历朝历代扩建,至1730年(清雍正八年)建成为如今面积约0.22平方千米,拥有殿、阁、坊、房466间的巨大规模的建筑群,是历朝皇帝、王公贵族祭祀孔子之地。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殿整体可谓集建筑艺术大成,面阔九间45.8米,进深五间24.9米,殿高24.8米,重檐九脊,黄瓦飞亮,斗拱交错,雕梁画栋。
先不论其枋、檩、斗拱、槅、扉的壮丽,仅就它那28根支架殿檐的青石雕柱来看,也让人赞叹不已。每根石柱高约6米,直径0.8米,垫以复盆莲座柱础,柱上雕刻云龙。
前檐下10根为浮透雕水磨大石柱。每柱二龙对翔,盘绕升腾,中刻宝珠,四绕祥云。下饰覆莲花石座,从底到上全部雕刻深邃,云龙腾起如飞,神态各异,远而望之,祥云之中蛟龙盘旋飞舞。
后檐和左右雨檐的18根为八棱水磨石柱。上面雕刻着的团龙,衬托着云海波涛,栩栩如生,跃然石上。这种雕龙风格的石柱,连北京故宫的三大殿也未有,难怪相传曾有皇帝前往曲阜祭孔时,当地管庙的人都用红绸把石柱缠绕起来,害怕被皇帝看见。
庙内藏有大批珍贵石刻。其中,有120多块汉画绘画雕刻像石,是二千年前社会真实的图像反映,栩栩如生。如《博奕图》,右边为两个正在伸手举棋的棋手,左边则有两个鼓手击鼓、两个乐师吹弹、一个舞女正在歌舞乐队做领舞,一副太平盛世景象。
这里的碑刻,囊括了西汉以来到明清时期的各代名家刻石,有正楷、草书、隶体、篆书、行书等字体,分汉、满、蒙多种文字;有仿照古代书法的临摹,也有自己的创作,是珍贵的历史见证。
孔府,是孔子的后裔、历代“衍圣公”的府第和住宅。孔子去世后,故宅被改为庙宇,子孙一般依庙而住,庙堂合一,故称“庙宅”。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年)刘邦过鲁祭孔时,封九代孙孔腾在为奉祀君。十三代孙孔霸被封为褒成君。东汉时,还有大量族孙住在曲阜。章帝刘坦、安帝刘枯祭祀孔子后,都曾召见褒成侯和孔姓男女。
如今,孔府里还保留有以前衍圣公的全副仪仗。由于没有受到战争的影响,府内遗存了一百多箱明、清衣冠,为我国仅有的传世衣冠。
另外,还有万卷左右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档案,记录了当时的社会动态及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也称“至圣林”,为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正中偏南是孔墓,这里有孔丘、孔鲤、孔汲祖孙三代的坟墓,史称“三垄墓地”。孔子墓碑上雕刻着“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八篆字,出自明代正统年间黄养正之手。
孔子墓西的三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去世后,众弟子守墓三年后陆续离开,仅剩子贡在此又守三年。
自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一万多株。这些柏树、桧树、楷树等盘根错节,植物生长茂盛。郭沫若曾说:“这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博物馆,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编年史。”
孔庙、孔府与孔林,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严格按照儒家思想,刻意修建的,体制完备、布局严整,在中国古代宗庙、陵墓、官府建筑门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