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孔府、孔林“老三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一年四季人潮涌动。孔子研究院、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新三孔”进一步拓展了儒学研究和传承平台,也成为研学旅行热门目的地。图为今年6月,来自济南大学附属小学的同学们在曲阜市参加研学旅行,诵读经典。新华社
本报记者
崔立勇
压抑三年之久的出游需求猛然释放。年,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暑期旅游不断升温。其中,研学市场更是异军突起,成群结队的孩子们奔向大江南北。随之而来,研学价高质低、“游而不学”等问题集中暴露出来。
是原本具有公益和社会属性的研学旅行变味了吗?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研学旅行在我国有着较为清晰的定义,并非学生参加的旅游活动都属于研学旅行。在高校门口拍照打卡、进校园转一圈的活动,其实是打着研学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跟研学旅行并不沾边。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承认,研学旅行、研学旅游、研学游等不同的名称在旅游市场均大量存在,已经造成了混淆。因此,厘清概念势在必行,只有明确范围、正本清源,研学旅行发展,特别是相关政策的制定才能目标清晰、有据可依。对于真正的研学旅行,也亟待在快速发展中补齐标准、营地、指导师等多个短板。
阻碍:“安全就是一把刀”
“风风火火。”浙江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邓德智这样形容当今的研学旅行市场。
尽管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追逐的潮流,但是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实践教育(研学旅行)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联盟课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翟秀刚看来,研学旅行在我国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翟秀刚解释说,早在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旅游局等11部门就已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是,三年疫情对旅游业冲击严重,研学旅行也受到很大影响。今年研学旅行才真正开始全面复苏,研学旅行整体工作尚在初级阶段。
“安全就是一把刀。”翟秀刚说,对于安全的担心是阻碍研学旅行发展的最大现实障碍之一。他说,安全问题时时刻刻悬在学校负责人头上,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研学旅行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如今,离开校门一天的春游,很多学校都不敢搞,更何况组织学生集体到外地好几天。业内人士向本报记者坦言,学校对于安全问题的顾虑拖慢了研学旅行的步伐。
邓德智对本报记者表示,安全确实是影响学校研学旅行积极性的重要原因。除了安全,学校还纠结于两个重要因素——研学旅行服务机构运作是否规范,研学旅行课程和产品质量是否过硬。
基地、营地、课程、旅行社、研学指导师……研学旅行需要多个主体共同参与,涉及面宽、环环相扣,研学旅行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深入分析研学旅行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广东广之旅国际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晖举例说,研学旅行营地在我国远远不够,这造成学生出门只能集体住酒店。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研学旅行的学生而言,营地的安全性和便捷程度远远超过面向大众消费群体的酒店。翟秀刚向本报记者分析了学生住酒店的弊端——可能与酒店内其他住客发生冲突,受到伤害;学生住宿分散,难以管理;夜晚学生在酒店房间长时间玩手机不休息,老师鞭长莫及。他说:“在营地集体住宿方便管理,晚上更可以组织各类活动,将学生在外研学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陈晖还举例说,研学旅行课程不足,课程的专业设计人才短缺。他表示,如果研学旅行没有科学的课程作为遵循,那么研学旅行势必走样。
“导游要有导游证,但是研学旅行指导师现在还没有全国统一的证书。”一位研学旅行指导师告诉本报记者。
研学旅行指导师是研学旅行的执行者和落地者,要具备策划设计、组织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18个新职业信息,其中,研学旅行指导师被纳入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尽管相关协会组织,多个省市不断推动研学旅行指导师的培养,但是研学旅行指导师仍然缺乏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这位研学旅行指导师介绍,指导师要在研学旅行中帮助学生们学知识、长本领、有感悟,还要确保孩子们学得好、吃得好、住得好,同时更要保障全程安全,而实现这些目标殊为不易。哪怕是中小学老师或导游,想快速“转行”变为一名合格的研学旅行指导师,事实上很不容易。如果放开口子一拥而入,从事研学旅行指导师这个职业的人员将参差不齐、鱼龙混杂。
规模:“未来可能超过春运”
在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并不会影响研学旅行巨大的市场潜力。“从某个角度来看,研学旅行的规模未来可能超过春运。”翟秀刚说。
统计显示,年研学旅行人数突破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实这一统计的来源主要是教育系统。《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了研学旅行的定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是学生自己跟随家长或旅行社到外地的景区、高校、博物馆、科技馆,就不会被统计进入全国的研学旅行总数中。也正是这种原因,仅仅看数量,放在年上半年国内旅游23.84亿人次的大背景下,研学旅行的万人次并不算很多。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普通小学14.91万所,在校生1.07亿人;初中5.25万所,在校生.60万人;普通高中1.50万所,在校生.87万人。邓德智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在校中小学生的基数看,研学旅行前景非常广阔。”
中国有研学的历史传统。多年前,孔子率弟子们从山东曲阜出发,开启“行教”天下、周游列国的万里之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纵观全球,研学旅行在很多国家都是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已久,被当作青少年教育成长不可或缺的一环。在日本,经常可以看到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尽管我国研学旅行发展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并且已经进入国家课程体系,成为“刚需”。《“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研学实践活动发展,创建一批研学资源丰富、课程体系健全、活动特色鲜明、安全措施完善的研学实践活动基地,为中小学生有组织研学实践活动提供必要保障及支持。”
家长普遍对研学旅行持积极态度。很多家长感觉,父母带着孩子东奔西跑,不如让孩子跟着老师和同学一起出门。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比家庭自己走一趟便宜不少,更可以得到家长给不了的知识和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研学旅行的目的地并非都是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知名高校,科技创新、体育运动、民族艺术等各类丰富的内容都是研学旅行的组成部分,红色旅游、工业旅游也可以为研学旅行提供大量养分。
邓德智举例说,各地的学生们到山东,不仅能够加深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还可以去体会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
厚望:“让孩子们受益一生”
翟秀刚认为,研学旅行发展时间不长,存在不足是可以理解的。
近年来,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文旅部门,都在着手解决难题,想方设法让研学旅行平稳地驶上“快车道”。
对于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