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读第四声jiàn)这个词对大多国人来说比较生疏,冷眼一看像是一座监狱的名字,其实“监”字只要你读去声,就能消除误会了。国子监是我国自元代起设立的主管教育的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古时国家的最高学府。如同现在的国家教育部及最高学府旧址。国子监在北京成贤街,与孔庙同处一条街,是孔庙的隔壁,两处有便门相通。
北京国子监建于十三世纪初,国子监有四进大院,第一进院是集贤门,就是现时国子监的正门。我们现在买张票就能进来,在古时可不是轻易能进去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比登天还难。有资料显示,在考取进士之前是不能进此门的,据说宋代有人考了一辈子,到了八十多岁才考上进士,可见有多难。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不叫学生,称为“监生”,这词拿到现在讲感觉也不太友好。国子监的一把手叫“祭酒”,祭酒是一个官名,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监生主要是从各地秀才中选拔的,据说还有高丽,暹罗等外国监生,另外还有一部分属交足银子挂名的监生。
这座琉璃牌坊是北京城最漂亮的琉璃牌坊了,得益于皇恩,两面的题额都是乾隆帝亲笔御书。前面门额是“圆桥教泽”,是指前来听讲学的学者监生众多。背面是“学海节观”,是说由于听讲人太多,需要靠辟雍四周的水将皇帝和听众隔开,突显皇权的威严。
过了琉璃牌坊左右各有一座御碑亭,内置皇帝御碑。其东碑亭里石碑的四面均刻有碑文,这在我国古碑中是十分罕见的,西碑亭石碑则是两面刻有碑文。碑文是乾隆皇帝亲手写的国学新建辟雍环水工成碑记”及倡导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文章。
辟雍是国子监的主建筑,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大讲台,是皇帝讲课的地方,从康熙以后,凡是新上任的皇帝都要来这里讲学一次。
辟雍还是京城六大宫殿之一,其四周环水设计是一大亮点,东西南北各有桥通往辟雍的四座门。据说辟雍大殿落成后,乾隆皇帝举行了首次讲学,有三千多名监生和官员都是跪在殿外听讲的。那时也没有扩音设备,靠官员一句一句象鹦鹉学舌一样,高声传诵授课的。
传说和坤更改了辟雍的设计,去掉了讲堂的四根支柱。使讲堂里视野开阔,目无遮挡,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我们看宫廷剧,都是将和坤描绘成一脸奸诈,阿谀奉承的险恶之人。其实和坤也是一介秀才,眉清目秀。
这尊孔子行教像是后来的里的,原本国子监并无此像。将现代雕塑放在这里,有些不合事理。和本来古香古色的古代建筑有些不协调,感觉有画蛇添足的味道。
孔子像后面是国子监彝伦堂,门上方“彝伦堂”横匾是康熙皇帝题的。在未建辟雍大殿之前,皇帝们都是在这儿讲学的。辟雍大殿建成后,这里成为国子监的图书馆藏书的地方。
最后一进院是敬一亭,这国子监行政办公的地方,相当现在的校长院长办公室,最近一直没有开放。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主要大学正在迎接建校百周年纪念,哈工大刚刚过完百年纪念,而国子监这所大学己诞生多年了。如今面临高考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国子监和孔庙祈福许愿,企盼孩子能取得好成绩,灵不灵验,俺可不知道呢!
旅行提示:北京国子监,孔庙和雍和宫都在同一地区,建议一天把这三处景点逛完。注意要上午先去雍和宫,民间有下午不拜庙的说法。这里交通很方便,地铁二号线在雍和宫设站。从雍和宫到国子监和孔庙步行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