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孔子博物馆之行所感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它凝聚于经史子集的儒家经典中,更流动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中。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

孔子是当时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万世师表等。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是儒学崇拜的圣地,庙学合一的体制,使得孔庙与学校功能相结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年,孔府孔庙孔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是民族智慧的体现,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见证了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曲阜三孔发展的两千个春秋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脚步。三孔的发展史所留下的丰富遗存与完整的资料,对我们研究三孔的历史与儒家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呼吁大家加入到保护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列和队伍中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能够更好地延续历史命脉,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互鉴。

孔府的后花园,有一处奇景,叫“五柏抱槐”。据说在明朝时,这株柏树因受到雷击,树干一下裂为五瓣,但依然保持存活。到了清朝时期,有一粒槐树种子被风刮到了“五棵柏树”的中心,由于里面积存了不少泥土,槐树种子竟生根发芽,逐渐长大,几百年后,就长成了现在的这个奇异景观。五柏抱槐非同种但同根,体现了自然生物和谐共生的理念。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因其伟大的人格魅力而为后后世所景仰,被尊为至圣先师。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他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性本来就是很接近的,但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使人性产生了差别。孔子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教育能使人改恶从善,化愚为智。因此,他大力提倡有教无类。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

孔子的时代诸侯争霸,礼崩乐坏,动荡的社会激发无数先哲思考人类命运,投身社会改造。作为早期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孔子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注入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倡导仁政,并为之奔走呼号;他是一位诲人不倦的老师,将知识普及终生;他是一位集大成的学者,为中国留下智慧的火种。他从一颗仁爱的心出发,推己及人,梦想建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少年立志向学,青年游周适齐,壮年出仕谋政,周游列国,晚年归鲁兴学,篡订六经,垂范后世。由少及壮,由壮至老,孔子以仁者爱人的情怀,以天下万民福祉为己任,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为理想毕生奋斗。此次之行,让我对孔子及其创立的儒家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