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项展览分为序厅和“大成至圣”、“万世师表”、“遗泽斯永”、“文化巨人”四个单元,其中有5幅画作来自《孔子圣迹图》。《孔子圣迹图》是一部形象的孔子编年史,彩绘绢本共三十六幅图,每页宽66.2厘米,高41.2厘米,主要反映孔子较为重要的生平事迹,图中文字多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按照布展顺序,在太原文庙大成殿中首先看到的是《孔子圣迹图》中“刘邦祭孔图”的画面,而刘邦正是历史上第一个祭孔的皇帝。图中的孔庙殿里,正供奉着孔子生前使用过的衣、冠、琴、书,殿前摆放的祭品猪、牛、羊三牲皆有,是中国古代最尊贵的“太牢之礼”。汉高祖刘邦立于殿前躬身行礼,神情平和而恭敬,身后的随从人马各有神态姿势,旌旗仪仗皆被描绘得生动形象。
刘邦祭孔,发生在他亲自率兵出征、平定诸侯王英布的叛乱之后。公元前年,自淮南返京,途经鲁地,刘邦决定去往曲阜祭祀孔子,成为史料记载的第一个祭孔的皇帝。
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公元前年),以孔子故居为庙,世界上第一座孔庙在今山东曲阜建成,历史上共有12位皇帝19次亲临曲阜祭孔,派遣官员致祭次。就千百年来孔子所受的尊荣来看,历代皇帝会去祭孔,俨然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刘邦祭孔这件事本身,就充满了戏剧色彩。
出身布衣、在战争中取胜并建立汉朝的刘邦,对于儒家的思想学说并不感兴趣,甚至是嗤之以鼻。《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汉王朝建立之初,儒生陆贾经常向刘邦讲述《诗经》《尚书》中的内容,刘邦对儒学颇有偏见,听得不耐烦,便骂道:“我是马背上夺得的江山,要诗书何用!”陆贾以商汤、周武王武力取得天下后,仍用“文”治理天下、国运长久的史实进行规劝。刘邦听后面露愧色,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陆贾先后著文十二篇,据说他每完成一篇,就上奏给刘邦,刘邦无不称善,政论散文集《新语》就此诞生。
汉高祖刘邦对待儒学的态度转变,使他成为首位祭孔的皇帝,也为儒学的兴起及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移步向前,第二单元“万世师表”将四幅《孔子圣迹图》列为一组,表现了孔子在学习上的天资与勤奋。
“俎豆礼容图”中的孔子年仅五、六岁,正在和小伙伴们做游戏,摆上俎、豆等盛放祭品的礼器,演习祭祀的礼仪。幼儿们都露出懵懂的模样,年幼的孔子却揖让有礼,成为小伙伴们学习的榜样。
而“学琴师襄图”讲述的是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年),29岁的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故事。孔子长时间地练习着一支曲子,不仅理解了乐曲的内涵,还领悟到了作者是周文王。师襄很是佩服,告诉他这首曲子就叫作《文王操》。
“问礼老聃图”中,老子正为孔子细致地讲解着周礼。“退修诗书图”中的故事发生在鲁定公时期,面对季孙氏的僭越之举,孔子毅然放弃官场,专心修诗书、定礼乐,帮助国家摆脱礼崩乐坏的局面。
孔子一生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以忧国忧民的情怀,谱写了人类教育史的辉煌篇章,《孔子圣迹图》正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功绩,从明代算起,流传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年),享年七十三岁的孔子,穷尽一生为修齐治平的理想抱负而奔走,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影响深远。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太原文庙也会在这天举行祭孔典礼,缅怀这位千古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