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京报网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晚唐诗人韦庄的诗句)。桐庐的富春山水引得多少文人雅士前来观光游览、探幽访古?严子陵钓台景区的“诗文碑林”已然昭示。虽然范仲淹在此写有《严先生祠堂记》,但范仲淹到这里却并非观光游览的,而是因“犯言直谏”,触怒皇帝,被贬谪到这里,“误入”了神仙境。历史开了个“玩笑”,但这个“玩笑”却让桐庐与范仲淹结缘上千年。
桐庐资料图新华社记者徐昱摄
走进桐庐“范仲淹纪念馆”,如翻开范仲淹在桐庐的史册,范公在桐庐溢彩生光的辉煌业绩跃然眼前。
当年,桐庐名为睦州,范仲淹被贬到此任知府,一下子从朝廷大官降到边远山区小官。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消沉、不颓废,就像受命去执行任务一样,一路风雨兼程上百天才赶到桐庐。到后,没有耽搁,范仲淹马上投入公务。走访民间,聘请贤士,兴建书院,修祠作记,用仁礼教化乡民。闲暇之余则陶醉于桐庐的山水之间,抚琴赋诗,写下泽被于后人的“潇洒桐庐郡”系列光辉诗篇。
范仲淹初到桐庐时,看到当地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他在给晏殊的信中提到:“二浙之俗,躁而无刚。豪者如虎,示之以文;弱者如鼠,存之以仁”。豪者之所以如虎噬人,是因为缺少教养,要使他们懂得做人之道,就要“示之以文”,兴学校建书院,用教育来行教化之道。他见孔庙校舍狭小,为了增加士子入学,就在孔庙扩建堂宇。
范仲淹除了拨出公帑整修学校,还创办了龙山书院,招收所属六县的儿童,以《书》《易》《诗》《春秋》《礼》《乐》作为书院的教材,敦聘著名学者李觏来讲学,以此教化乡民,端正当地风气,最终改变了“豪者如虎”、“弱者如鼠”的环境。从此,凡是范仲淹足迹所到之处,无不书声琅琅,弦歌不辍。
龙山书院的创立,如似桐庐郡教育的曙光。自此,后人竞相创办多所书院,桐庐郡的百姓广受惠泽,书香不绝。
范仲淹远离了京城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在桐庐美丽山水的熏陶下,心旷神怡,文思泉涌,畅怀创作,多篇诗词赞美桐庐。其中,《潇洒桐庐郡十绝》令桐庐人无限荣光,桐庐因此而有“潇洒桐庐”的美誉,范仲淹也因此有“范桐庐”的别称。
《潇洒桐庐郡十绝》,全文言简意赅,字字珠玑——
潇洒桐庐郡,乌龙山霭中。使君无一事,心共白云空。
潇洒桐庐郡,开轩即解颜。劳生一何幸,日日面青山。
潇洒桐庐郡,全家长道情。不闻歌舞事,绕舍石泉声。
潇洒桐庐郡,公余午睡浓。人生安乐处,谁复问千钟……
如此潇洒美丽的桐庐,怎能不让范仲淹陶醉呢?故他留恋桐庐,大呼“惟恐逢恩,一日移去”,担忧哪一天圣旨一到而告别桐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如此忧国忧民的忠臣大儒,朝廷安得不惦念?没多久,他就接到调任苏州的圣旨。抛下“子陵台畔乐无涯”的悠闲时光,范仲淹又开始了人生的新征程。
是风光旖旎的桐庐泽被了范仲淹,还是范仲淹的善举泽被了桐庐?这令其他各地为之羡慕。我就突发奇想,假如当初范仲淹被贬到俺们家乡饶阳,那么饶阳的美好传颂就不只是毛苌传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