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与大家唠了唠古城曲阜。不过大多是边边角角、不易被人注意到的地方,比如老城的三轮车夫,比如孔庙里那些光秃秃的牌坊。(戳蓝字直接看~)
今儿咱们不唠“边角料”,直入正题——大成殿。
孔庙最核心之大成殿
大成殿是曲阜孔庙的正殿,是孔庙的核心,是曲阜老城最高建筑。
大成殿原不叫大成殿,这名是宋徽宗给改的,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语义。
不过现在曲阜孔庙竖匾上所刻“大成殿”三字,并不是宋徽宗的遗迹,而是清雍正皇帝御书。
不管是谁写的,但宋、清两朝的皇帝对孔子他老人家无比尊崇,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孔子地位有多高?不只在一块御匾,整个大成殿的装潢中也是处处透露着帝王标准。
比如绕殿的28根雕龙柱,形成九五开间,为九五至尊之意。九五至尊什么含义,我想也不用过多解释,皇帝才有的待遇嘛~
而这几根柱子也是完整石块雕琢而成,其上的金龙皆是五爪,这规格,是连紫禁城里的皇帝也没有的。
由此也就有了一个乾隆皇帝“视察”孔庙,孔家人怕这雕龙石柱惹皇帝不快,于是连忙拿红绸裹住的故事。
当然,这龙柱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成殿屋顶上覆的黄瓦,檩枋上的金龙和玺彩绘……哪一样不是顶级“装备”。
孔子地位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教育光辉象征之杏坛
当然,孔子的地位不是一座“帝王”规格的建筑就可以囊括的。他之所以如此受尊崇,最重要的还是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他开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阶级壁垒,使人人都能受教育,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的深远影响。
为纪念孔子的教育成就,就在大成殿前,修建了一座杏坛。
《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说:
“孔子游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
其实,在《庄子》中凡是讲孔子的,采用的都是寓言的写法,杏坛不必实有其地,纪念孔子教育光辉形象才是目的。
孔子的教育理念,在现在看来也是十分超前的。
他采取的不是填鸭式的教育,而是多样性、启发式的教育,像什么举一反三、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材施教……现在拿来用也超级合适。
就拿因材施教来说,就是对于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孔子的两个弟子:子路和冉有。
有一天,子路问自家老师,说老师啊,我听到一个很正确的道理,可以马上去做吗?孔子回答,你有爹妈兄长,着什么急,先问问他们再说~
同样一个问题,冉有去问,孔子的回答立马不一样了,甭瞎想,立马去做!
恰巧这两个回答都被孔子的一个弟子,叫做公西华的给听到了,公西华满脸问号啊,说老师你咋回事?同样的问题咋能有不一样的答案呢?
孔子就说了,子路那个鲁莽性子,遇见事儿就往前冲,不拉一下他,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冉有是个慢性子,喜欢琢磨前琢磨后的,督促他快一点比较好。
这就叫做因材施教,就算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因材施教怕也不是每位父母、每位老师能够做到的。
皇家认证之巨匾
孔子的成就,是经过皇家认证的。大成殿内悬有十方巨匾,大多是清朝的皇帝们御赐的。
正中悬的是正是康熙皇帝手书的“万世师表”和光绪皇帝的“斯文在兹”,两侧是咸丰和道光的,南面是乾隆皇帝的“时中立极”等,门外正中“生民未有”为雍正皇帝手书。
“万世师表”匾,是康熙皇帝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御赐,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
后来,康熙根据大臣奏请将此题字制成匾额在全国各州府的孔庙大成殿内正中悬挂,此匾从此名流天下。
大成殿里不只这些故事,像是殿内的孔子像和十二先哲、年年进行的祭孔大典、研学的团队、认真学习小朋友……都等着大家自己前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