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好奇,“杏林”与“杏坛”是不是一回事,本人通过查询资料说一点自己的见解,权当探讨。
首先,这个“杏林”是用于医学界的。
中医学源远流长,其中“杏林”一词在民间有着崇高的美誉度,称颂医家高尚的医德医风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来形容,将技艺精湛的国医大夫誉为“杏林大师”,那么这个“杏林”佳话出自何处呢?
它最早来源于东晋著名的道士、炼丹家和医药家葛洪所写的《神仙传》。说话三国时期的“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晚年隐居江西庐山脚下,但他既不开荒种田,也不种菜,专门给慕名而来求医的人看病。有意思的是,他立了一个规定:看病不收费,但是要求种杏树,病重的人种五棵,病轻的人种一颗,多年之后,所栽的杏树郁郁葱葱、蔚然成林。杏树果实成熟后,他贴出告示,可以用一石稻米来换一石杏子,换来的稻米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外,还用来救济穷人和断绝了盘缠的路人,赢得人们赞许。人们用“誉满杏林”、“杏林春暖”等赞誉之词形容医德高尚的人,一直沿用至今。
其次,“杏坛”是用于教育界的。
相传孔子曾在杏坛讲学,《庄子·渔父篇》记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开始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是后人为了纪念孔子的教育光辉形象,在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前开辟了一块空地,并修筑讲坛,周边还种满了银杏树。所以,后世以“杏坛”作为聚众讲学的地方。
最后,再补充说一下这两个“杏”,都是指银杏树吗?其实不是的。
据文献记载“银杏树”的称呼直到北宋才开始叫的,在东汉之前把银杏树叫作“枰”,东汉之后叫作“平仲”。西汉的司马相如写的《上林赋》中列举了皇家园林中的植物,其中有“沙棠栎槠,华枫枰栌”,这里的“枰”就是指银杏树。《神仙传》成书于北宋之前,所以,“杏林”典故中的杏,是指杏(果)树,与后人在孔庙大成殿前所栽的银杏树,也是有区别的。
杏树与银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