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独爱莲爱莲说的作者是谁他被人称为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779964.html

莲花又名芙蓉、荷花、藕花等,它圣洁、美丽,使得古今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人们也许不曾听过“留得残荷昕雨声”的诗句,也许不曾知道周敦颐是何许人,但是提起《爱莲说》,却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已成为描写荷花的经典之句。这篇胎炙人口的《爱莲说》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创作了这篇文章?其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文学史上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的佳话,足见柳永词的普及,而《爱莲说》的影响也不亚于柳永词的传播。清朝初年,有著名学者感叹说:凡是有塾师的地方,都在教《爱莲说》。《爱莲说》所倡导的“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的君子品格,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篇脸炙人口的《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情形下产生,又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让我们一同去寻找《爱莲说》背后事。

书香门第,富贵人家

周敦颐出生于宋真宗天禧元年(年)五月五日。在他的家乡道州营道县西面有一座名山,叫春陵山,古时这里被叫做春陵乡。当年汉武帝采用主父僵削弱诸侯的推恩令政策,封定王刘发的儿子刘买为春陵侯,在春陵建立侯国,后来这里又成为东汉光武帝刘秀家族的发祥地。正所谓得以人闻,春陵由于名声很盛,所以古人就以春陵来代指营道县。北宋黄庭坚就称周敦的故颐是“春陵周茂叔”,而周敦颐本人也直接称春陵是自己的家乡。事实上周敦颐的远祖并不是道州人。然而他的族源如今已经无从考证,但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知道,周敦颐的祖先迁到道州己历经12世,到周敦颐这一代已可算是土生土长的道州人了。

周敦颐(-),字茂叔,号潦溪,溢号元,又称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师。

周敦颐出生在一个书香仕宦之家,他的父亲周辅成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年)的进士。他在原配唐氏去世之后,续娶龙图阁学士郑向的妹妹为妻,而周敦颐正是郑氏所生。他出生时正是父亲仕途得意之际,于是他的童年充满着富贵人家和书香门第的双重优越感。

15岁是他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于是他和母亲就去投奔当时作龙图阁学士的舅舅郑向,从此离开了故土。舅舅郑向对周敦颐很是眷顾,可以说是继他父亲之后对他抚养教育最为得力的人,他对周敦颐的影响甚至超过生父,郑家的子侄都以“惇”字为辈,周敦颐的原名叫做惇实,寄寓了舅舅对他的殷切期望。因后来避宋英宗旧改是父亲为他做的事,现在却由舅舅讳改名敦颐。就在他20岁那一年,舅舅郑向得到了一次叙例封荫子侄的机会,他没为给他的子侄,却给了他,这就成为了仕宦前程铺下了第一块基石。不久之后舅舅郑向去世了,之后不久母亲也去世了,他在试用将作监主簿职位因为守孝,被取消了。

于是在镇江鹤林寺守丧读书。读书期间曾与范仲淹、胡文恭等名士交游。当时范仲淹正处于贬滴时期,寂寞的羁旅生活,与周敦颐有些来往是可能的,也有可能对他的政治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周敦颐后来的仕途经历中,似乎看不出范仲淹对他的影响。倒是王安石对周敦颐的一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件事还使周敦颐进入孔庙从祀一事受到影响,以致他的理学开山祖师地位到南宋时才得以确定并进入孔店从祀。这些与王安石都有间接关系。不太愿意同他打交道或话不投,周敦颐守丧鹤林寺,对他一生的仕途和学术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三年期满,周敦颐正式步人了仕宦生涯。

孔庙是各地祭祀孔子的庙宇。山东曲阜的孔庙规模最大,它是祭祀孔子的本庙。图为山东曲阜孔庙的大成殿。

三十载宦途,两袖清风

仁宗康定元年(年)24岁的周敦颐守孝期满,因为之前有舅舅的荫子关系,被朝廷任命为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主簿,正式到任时25岁。年轻的周敦颐一上任便显示了自己的才能。据度正《周敦颐年谱》记载:“分宁时有狱久不决,先生一讯立辨,邑人惊异曰:‘老吏不如也。’由是士大夫交口称之。”意思是说该县有一疑案久不能判,周敦颐一来就解决了,得到了分宁人的赞叹和上司的嘉许。自此,周敦颐继承了汉代以来的官教合一的传统,边理政边讲学。

宋仁宗庆历六年(年,程躏在南安认识了周敦颐,非常欣赏周敦颐的为人和治学。于是要他的两个儿子程颗程颐拜周敦颐为师。由于王邃的推荐,周敦颐离开江西,去湖南梆州任梆州县令。在梆县(今湖南梆县)做了四年的县令后,仁宗皇桔二年(年),周敦颐改任桂阳(今湖南桂阳)令。为他在梆州和桂阳都很有政绩,所以得到了达官们的赏识和推荐,得到了一个大理寺萃的京官头衔。

仁宗至和元年(年)由挂阳令改知洪州南昌县(今江西南昌)。到任时,当地老百姓得知他就是当年在分宁做官时能辨明疑案的周敦颐时,高兴地说:“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而一些作奸犯科的小人则“更相告诫:勿违教命”。之后周敦颐历任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神宗熙宁元年知梆州,摧升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

晚年,请调南康知州。在他任职期间,曾经游览庐山,深深地被庐山的山水所吸引,在诗中写道:“庐山我所爱,买田山之阴。”嘉桔六年(年),他在庐山莲花峰下,购地修筑堂室,因为前面有溪,合于谧江,所以就取营道故居潦溪来命名,称糠溪书堂,决定以后定居于此。熙宁四年(年),他将原葬在丹徒的母亲郑氏之基迁葬到潦溪书堂附近。同年冬天,他以多病为由,请求辞职,结束了31年的仕途生活。熙宁五年(年),周敦颐离开官署,回到了谦溪书堂,开始了他的退隐山居生活。没到两年,熙宁六年(年)的六月七日,周敦颐病逝于九江,附葬于母亲墓旁,享年57岁。谧号元,称元公。

纵观周敦颐一生的政治生涯,其官阶并不显达,始终在地方官吏层次上徘徊,如主簿、县令、州判官、知州军等,主要是做司法工作,其政绩也表现在司法工作之中。周敦颐在政治生活上算得上一位清官,在物质生活上也相对比较清寒。史料记载,周敦颐去世时,友人为其检点家产,衣服杂物全部叠起来不足一箱,而钱不过一百文,但他在精神生活上却是一位富翁。他是一位光明、正直、清高的儒雅君子,正如他在《爱莲说》中歌颂的莲花一样。

君子独爱莲

周敦颐一生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名篇《爱莲说》却是妇蒲皆知,家喻户晓的。在文中他借物咏志,表现了高洁的情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4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