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孔庙 >> 孔庙新闻 >> 半部论语新民晚报

半部论语新民晚报

北京皮炎医院那个好 http://m.39.net/pf/a_4322685.html

我随身的小包里总放着半部论语,那是年3月随“于漪德育实训基地”一行老师赴浙江衢州文化考察时,导游送我们的。

在前往孔庙的途中,导游梅姐中气十足地背诵了《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一气呵成,震撼了车上所有的语文老师。

然后,我们很好奇: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子,何以因朋友的一个电话,放弃了故乡朝阳般的事业,抛家别舍地来到湿漉漉的衢州,当起了导游,大有“飞来燕子欺鹁鸪”的味道。

她说,只是喜欢,只是向往。

常听一些导游喟叹,教师团难接,说多了,恐班门弄斧,贻笑大方,有时还免不了被刨根究底的尴尬。可她显得底气十足,从“衢”的来历,到孔子三千弟子,以及孔氏家族迁徙,历代帝王赐匾,如数家珍。

衢州孔庙素称南宗,具有多年的历史。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建都于临安,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友,负着孔子和孔子夫人的楷木像(孔子逝世后,为谢师恩,弟子们在墓前结庐服丧三年,子贡独为多守三年。此间,子贡采孔林的楷木,为老师和师母亓官氏精心雕刻一对像,后人称“楷木像”),离开山东曲阜,南迁至此,后敕建孔氏家庙,为宗庙。

庙内古木参天,殿宇宏伟,思鲁阁前的“先圣遗像”碑,据传为唐吴道子所绘,极为珍贵。整个古建筑群肃穆凝重,洋溢着浓郁的儒家文化氛围。

清乾隆年间冯世科记述:“衍圣公孔端友负楷木像扈跸来南,夜泊镇江。奉像舟覆浪中,有三神人逆流而上,得之江滨。公焚香祷谢,烟篆‘鲁阜山神’四字。”孔端友负圣像寓衢。后,城四隅建“鲁阜山神庙”以祷神功。圣像由孔氏南宗家庙珍藏。代代潜心保护。

随着梅姐出了孔庙,迈入孔府,眼前豁然出现半亩方塘,天光云影,杨柳依依,锦鳞游泳。忍不住拿出手机,定格了两只“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悠然鹅。我突然羡慕起这池中鱼了,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玩的是梨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浸润着文化之琼浆玉液,沐浴着儒家之温婉世风,要多优雅就有多优雅。驻足凭栏,我说不出话来,只感觉自己俗不可耐。

在演播室门口,梅姐招呼我们拿一下谱曲的《大同篇》,可以学着哼唱。我们虔诚地取了一张。

回家后,我把《大同篇》放在沙发前的茶几的显眼处,下决心等第一次模拟考试后,我要教孩子们唱《大同篇》。时至今日,一模早已结束,二模迫在眉睫,我再去找那谱子,已不见踪影了。

前些天去兄弟学校听课,离上课还有15分钟的时候,教室里已座无虚席。孩子们在课代表的引导下,吟唱了《将军酒》《满江红》,亢奋处,竟拍案而歌。我们屏息凝神地谛听,仿佛置身肃穆的礼拜堂,进行心灵的崇拜。几曲下来,老师说,还有三分钟,要不我们再来一曲《呦呦鹿鸣》以表达我们对听课老师的热忱欢迎,我心头又一热。

那老师执教的是关汉卿的《一枝花》,恍惚间,我觉得那老师就是一粒“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的铜豌豆,在应试教育浪潮铺天盖地袭来时,有一身“响珰珰”的铮铮铁骨。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的学生会写构思新颖、文采斐然的文章,会按照答题思路做阅读分析而且表达得无可挑剔,可是他们不知道孔尚任的《桃花扇》,不会唱“呦呦鹿鸣”,不知道……

我又拿出包里的半部论语,虽然它只有邮票那般大小,可此时,我觉得它比天还大。

耳畔,又回响起梅姐抑扬顿挫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陈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