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新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有贵
百年前,广州开始大规模地拆城修路,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很大。今天的《旧闻新读》就说说在“广府学宫”的地盘上修起“文德路”的故事。
计划修筑南北向马路
年10月,广州市政公所成立。市政公所的任务是市政建设,具体说就是拆城墙、修马路。在此之前建成的马路并不多,只有惠爱路(今中山路)的一部分、长堤大马路、西堤马路等,都是东西走向的路。南北走向的仅有永汉路(今北京路)一条。市政公所打算开建三四条南北向的路,改善交通,首先计划将府学东街开筑成马路(今文德路北段)。
千年的广府学宫,东西各有一条路:府学东街、府学西街。拆城之前的道路很窄,只能供人力车和轿子通过。府学东街的东部是民宅和族祠,如果征用民房,费用太昂贵。市政公所决定征用学宫东边宽20米、长米的狭长地带,具体方案是将广府学宫一小部分建筑拆除,随即平整成马路。规划出来后,却出乎意料地掀起一场大风波。
粤籍绅商掀起轩然大波
长期以来,广府学宫奉祀的是孔子,故又称为孔庙。遇到孔子诞辰,全省各地均有庆祝活动,其隆重热烈,有如过节一般。年1月,市政公所公布规划后不久,清末进士、粤绅易学清邀请在城绅士及学界代表齐集明伦堂商讨对策,要求市政公所收回成命。
易学清是清末藏书家,在端溪书院和羊城书院担任主讲20余年。对于易学清的抗议,市政公所未予理会。易学清便联同粤绅致电北京的广东会馆,要求旅京的粤籍人士出面阻止。风波随即蔓延开来,旅沪粤籍绅商和旅居上海的名人、曾任沪海道尹的杨晟也致电广东当局表示反对,要求更改路线。
筑路事件短兵相接
面对众多粤绅反对,广州市政公所一开始处于弱势,幸好广东实力派人物岑春煊及广东军政府分别致函各绅商,说明“拆毁学宫”只是拆去文昌宫一小部分。年2月下旬,筑路事件进入短兵相接阶段。市政公所开始派员实测施工地点,绘制规划工程图,并附以“规划说明”,送请粤绅参照。“规划说明”介绍了选择府学东街开筑马路的主要理由:位置适中,受影响居民较少,且只征拆府学东街北端的几间屋,未伤及学堂主体。
市政公所态度强硬
粤绅根本不听这一套,市政公所也强硬起来,发文驳斥说,拟拆除的文昌庙所祀的文昌帝君,只是民间相传的神,不是孔门苗裔,更不是儒家圣哲,本不应挤进学宫。此外,学宫的东斋和西斋及其附近之地,或成为菜园,或为旅店,或为书栈,或为律师公寓,搞得面目全非。市政公所的意思十分明显:“你们把学宫弄得乌七八糟,如今官方乘开筑马路之机,恢复学宫尊严,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广东官方将市政公所呈报的方案复函告知北京广东会馆之后,市政公所不待北京方面的反应,于年3月14日派出百余警员,到学宫督拆文昌宫。
经此一役,广州随后的筑路工作阻力大为减少。市政公所两年任期内修筑的马路达到18条,工效之速,或缘于文德路一役的示范作用。
(本文资料来源:《广州市二百个人力车夫生活状况调查》(岭南大学李藴碧)、《广州民国日报》、《广州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