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打击乐器
石磬看似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但却是中国最早的打击乐器。在古代,它是皇家御用的器物,专门用来演奏高雅的音乐。
石磬由石材磨制而成,上部有一个孔,以便吊挂,底边又平又直,显然经过细致打磨,整块石磬造型厚重,通体分布不规则石纹,带有一种天然的美感。
石磬有安邦定民的作用
年,国家考古队对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殷墟遗址是商代晚期都城的遗址,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曾在这里出土。同时还发现了一枚鱼形石磬,长七十九厘米,宽三十九厘米,左宽右窄,外形像一条鱼,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发现震惊了世界。
专家曾经介绍说“”虽然石磬没有青铜器那么精美,但是在古代,它有安邦定民的作用。
”专家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石磬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乐器,因此又被称为古乐之祖,他与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谓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黄帝时期,中国就开创了礼乐教化制度。这个制度包括礼仪和音乐两个部分。皇帝想用音乐感化臣民,引导他们安居乐业。当时的音乐称为雅乐,而石磬则是最早用来演奏雅乐的乐器。
石磬:五音听证制度
石磬在中国古代帝王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据史书记载,大禹治理天下时,在大门上悬挂钟鼓、木铎和石磬等五种乐器。他规定,谁要进献治国之道就敲钟,谁要上奏令人忧虑的事,就击石磬,这就是五音听证制度的由来。
后来,大禹的儿子夏启也继承了父亲使用石磬的传统。据中国古代书籍《墨子》记载,夏启曾在在野外举行宴会,在宴会上,他命人击打石磬助兴。随着实情悠扬的声音,君臣一边饮酒,一边载歌载舞。
到了商代,石磬被奉为神圣之物。商王朝的统治者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使用磬,祭祀天地山川时敲石磬,祭祀祖先,先帝实则敲玉磬。在商代,人们对神灵的崇拜非常普遍,人们把实情打磨成动物的形状,用敲击的方式与祖先、神灵沟通。这块出土于殷墟遗址的鱼形实情,就是商王朝祭祀用的礼器。
编磬:象征权力和等级的重器
石磬除了单个以外,还有成套的,称为编磬。在出土文物中保存比较完整的编磬,当属曾侯乙编磬。一九七八年三月,考古学家在湖北省随县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他就是曾侯乙墓,墓的主人是战国时期曾国的国君,这座墓葬出土了众多的乐器曾侯乙编磬就是其中比较有名的。
这套编磬的驾座由一对青铜铸造的怪兽组成。事情分上下两层,悬挂在磬架上,每层十六块。这些事情用石灰石或大理石磨成。曾侯乙编罄是中国境内出土的编磬中规模最大,制作水平最高,音乐性能最好的编磬。
据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对编磬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比如君王可以在屋子的四边的悬挂编磬,而诸侯只能挂三边,大夫只能在东西两边悬挂。可见,编磬是象征权力和等级的重器。
尊崇孔子,躬身如磬
在明代,朱元璋还把石磬摆进了孔庙。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早年曾当过和尚,他在黄觉寺出家时,整天敲打石磬诵经念佛,当上皇帝后,他重游皇觉寺,感悟良多,当即封寺中石磬为神物,要求在大殿内供奉。
朱元璋还让工匠们制造更多的石磬,赏赐给全国各地的孔庙悬挂。在孔庙悬挂石磬,有提示到访者弓腰如磬的作用,象征着对孔子的尊崇。如今分别收藏于北京孔庙和天坛的编磬是当时朱元璋下令制造的,为我们研究明代的历史和乐器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石材做为一种石材,不仅仅可以用于装饰,装修或者制作实物的器具,还可能是乐器,礼器或者其他,作为一个石材人,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石材”应用的更加极致。
河南卫视今年河南春晚的《唐宫夜宴》,端午节的《洛神赋舞》,七夕节的《七夕奇妙游》都传统文化并非枯燥晦涩,或许只是缺乏一次饱含生命力的再造,石磬作为中国古乐之祖,也需要石材人包含生命力的再造。
美国历史短短几百年,却能将美式“人权主义”和“自由精神”通过电影这种刺激而鼓动的方式席卷全球,中华文化何不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将意蕴丰富的华夏文明代代相传呢?
想了解更多石材“故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