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钟声
文/罗洪安
“当……当……当……”古朴浑厚的钟声,悠长而深沉,响彻整个学宫的上空,敲进了每一个游客的心灵,回音在中廊缭绕,它的信号是这么简单,节奏是那么鲜明、强烈,它的声音那么悠扬悦耳、雄浑铿锵,象美妙的乐曲。
这钟声,曾迎来了多少少年来这里接受教育;这钟声,曾鞭策着多少学子发愤读书、刻苦锻炼;这钟声,曾送走了多少少年步入高等学府;这钟声,记录着这所古老的学校多少辉煌业绩!
如今,这钟声成为了这座古城的符号和记忆……
钟声来源于学宫,顺着钟声望去,你会看到一座古朴大方、庄严肃穆的建筑物,这就是佗城学宫的主体建筑——大成殿,也叫孔庙。
佗城学宫,位于佗城镇学前街,建于清康熙七年(年)。原占地面积平方米,由照壁、长廊、丹爆路、洋池、金水桥、大门、棂星门、东西庑、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组成,现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
相传此建筑为京城名师所建。它通面宽24米,重檐歇山顶,檐下斗拱重叠出跳。殿台高1米,台内夯土,表层地面砌以青砖,四周用麻石叠砌一层“压栏石”,且设有台阶而上。殿堂四周有宽2.5米的檐廊,殿堂内8根圆形巨木支撑着殿顶,整个殿堂空阔高敞。梁柱均饰有龙、凤、鸟等各式漆金雕刻。
大成殿正中央,有端坐的孔子像在“万世师表”及“斯文在兹”牌匾下,“万世师表”牌匾由康熙皇帝所题,“斯文大兹”为光绪皇帝题。孔子像的左右两边共有其他十六位大儒的人像,除了朱熹是宋代大儒,其他十五位大儒都是孔子的弟子。孔子像前柱子上的对联为康熙皇帝所题: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据介绍,康熙皇帝题写的这副对联比较特别,手写体的“鬼”字少上面一撇,“神”字右半边少一点,是说孔子信天命不信鬼神;繁体字“师”上面也少一撇,是说孔子是自学成才没有老师。
沿着青砖铺成的长廊绕到大成殿后面,就来到了大成殿与明伦堂相隔的小花园。一株枝干粗糙的桂花树倚在麻石栏杆旁,浅绿的叶子间,一串串小金铃似的桂花钻出头来,娇丽动人。随着微风,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那香味,像牛奶,似蜂蜜,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穿过小花园,就进入了明伦堂,这是学宫的讲学厅,当时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获取知识与智慧的庄严神圣的讲堂,明伦堂中央端坐公正无私的主考官。士人们在此十年寒窗之后,都希望通过科举能登上朝堂,从而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时至今日,每年高考前夕,总有许多学子前来揭拜,祈求在考场上一切顺利,金榜题名。
古色古香的六角亭安静地立在尊经阁旁边的西侧,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琉璃瓦闪着耀眼的光芒,那微翘的斗檐,像展翅欲飞的大鹏。尊经阁为藏书之所,用以贮藏儒家重要经典及百家子史诸书,以供学宫生员博览经籍,阅读研求。透过窗户,尊经阁里面的书香似乎在整座学宫弥漫。
又一批游客来到大成殿,他们怀着虔诚之心,敲打铜钟,那钟声,与学宫的桂花香和书香交织在一起。这让人难以忘怀的钟声,久久地回响。我仿佛看到,无数从这座学宫走出的学子深情凝视着它。我坚信,不管他们走到哪里,在古城,在新都,在天涯海角,在异国他乡,心中定会铭记着这永不消逝的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