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后人在明初遭受打压,谈谈坚定站在元朝

孔子和他的圣裔

在中国历史上,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家族唯独曲阜孔氏一门。根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死后,鲁国对其家族给予了优厚待遇。汉朝建立后第十一代孙孔臧官封侯爵,官拜九卿。

汉武帝任命田蚡为丞相,采纳董仲舒的理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从此确立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但汉武帝、汉宣帝依然实行汉朝传统的“王霸杂用”之道。

汉武帝

汉元帝从小就喜欢儒学,他登基后尊儒、崇儒,更将孔子后代孔霸被封为“褒成公”世代承袭。魏晋以降,孔子后裔先后获得“宗圣”“奉圣”“崇圣”等爵位。

唐玄宗开元年间,天下太平,为彰显盛世,玄宗将孔子追封为“文宣王”,其后代世袭的褒圣侯,晋升为文宣公,宋朝开始将孔子后裔确定为“衍圣公”,地位颇高,衍寓意者圣人之后永不断绝。

女真人、蒙古人先后入主中原,他们作为异族,想要立足中原,就立刻开始拉拢孔家,对孔氏族人大加封赏,加官进爵。衍圣公获得荣华富贵后也投桃报李,忠心耿耿为他们摇旗呐喊,成了金元政权最坚定的支持者。

孔庙大成殿

明朝初年对孔氏的态度为何急转直下?

孔克坚、孔希学父子认为蒙古大汗才是正统皇帝,所以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下,孔家坚定站在元朝一边,明朝建立后,衍圣公一反之前的谁来投降谁的作风,对明朝皇帝的登基丝毫不予理会。

究其原因是元朝实行的差异化对待制度,孔家作为汉人却在蒙古的统治下,权势进一步增强。衍圣公受到元朝大汗的极大尊崇,是元朝统治阶层的一员,他自然看不上穷人出身的朱元璋。

蒙古贵族

明洪武元年(公元年)三月初四,孔克坚被征虏大将军徐达的北伐大军俘虏,他再也不能报效草原上的君父了。此时朱元璋也对孔家非常不满,亲自给孔克坚写下了谕旨:

“然彼孔氏非常人也。彼祖宗再教于世,历经数十代,每每宾职王家,非胡君运夫,独为今日之异也。吾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虽曰庶民,古人由民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尔若无疾称疾,以慢吾国不可也”

孔庙中的孔子祭祀大殿

被俘虏后,衍圣公孔克坚见元朝大势已去,遁入漠北,再也没有希望回来的时候,才率儿子孔希学来到大明王朝都城—南京,觐见明太祖。

洪武六年十一月十四日,孔希学入京再次觐见明太祖,这天早朝朱元璋问道:“老秀才上前面来,你今年多大年纪了?”

孔希学头也不敢抬,低声回答:“臣年五十三岁也”

朱元璋不跟他多费口舌,直接开门见山:“我看你也是享福惯了的人,就不委任你官职了,好好在家读书吧。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的好法度,你家里如果不读书就是不守你祖宗法度,这可如何中用!”

明朝南京城

明朝没有按照惯例给孔家授官,“秀才”这个词汇是元朝时对普通穷酸读书人的称呼,孔家可是元朝衍圣公、礼部尚书啊。竟然受到朱元璋的教训,丝毫没有对孔子圣裔的礼遇。

有明一代,孔氏家族不再被重用;从宋朝便世袭的曲阜知县,到明朝建立后也改为选拔孔子后裔担任曲阜知县,不再世袭。

山东曲阜的祭孔典礼

深受蒙古人重用的孔家人

孔氏对明朝的不满态度,源于元朝对孔子后裔的优待。孔府五十世孙孔彝和五十三世孙孔淑跟随忽必烈灭亡宋朝而进入仕途,衍圣公孔元用参与蒙古西征,元朝尊孔崇儒,孔子后裔大量进入仕途。

元顺帝时,孔府出仕元朝的达到惊人的90余人,衍圣公孔克坚、中书省参政孔思立等人更是进入中央,直接参与决策。

蒙古弓骑兵

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

元顺帝时,国家统治岌岌可危,面对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为笼络汉族地主。中书省平章政事达识帖睦迩,举荐衍圣公孔克坚,孔克坚此时也在大都为如何快速剿灭起义出谋划策。

至正十六年红巾军毛贵进攻山东,朝廷任命孔克坚出任山东等地肃政廉访使,谁曾想孔克坚临敌丝毫无策,迅速辞官带着全家避祸,又逃回了大都。

元末农民战争

元朝将全国人民分为四等,分别是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在具体统治中又优待汉族地主,赋予他们在基层的税务、司法大权,不干涉他们胡作非为。所以当农民起义席卷全国时,大部分地主都协助蒙古人组织武装试图剿灭起义军。

一些深受元朝赏识的读书人,也高度忠诚于朝廷,为元朝“殉节”的大有人在,明朝建立后这批文人混入新朝廷,在修撰的《元史》中竟然把朱元璋都称为“贼”

作为北方汉族地主官僚的代表人物,孔世德劝诫起义军要顺从蒙古,不可犯上;孔克坚、孔希学父子为保元朝社稷,在山东率领族人组织团练,有一百二十七人因战乱绝嗣。

曲阜孔氏在蒙古人问鼎中原,为元末镇压农民大起义贡献了卓越的力量,不得不说作为孔子后裔,他们可真是不觉得汗颜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