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时期医者与士人交游原因探析,一、时代背景,(一)社会动荡,瘟疫频发。北宋灭亡后,宋高宗赵构南逃,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政权。金王朝试图趁南宋政权未稳之际,一举消灭南宋,但并未成功。此后,金朝与南宋时战时和,展开了长时间的对峙。
蒙元初期的侵略扩张无论是给军队还是普通民众都带来可怕的灾难。少数民族统治下的中原地区仍旧处于战乱频发、社会动荡的状态。毫无疑问,长时间的动荡带来的是士兵的伤亡,百姓的流离失所,经济的衰退,文明的没落,以及由战争引发的瘟疫。
金天会六年(),金朝大军过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时,金军将领打算将江宁府官员和百姓全部赶去江北,江宁百姓无奈背井离乡,夏日炎热加之长途跋涉,百姓怨声连天,“时暑多疾疫,老弱转死道路”。
金海陵王完颜亮夺取帝位后,为准备侵略南宋,于天德三年()征发诸道工匠至京师,欲"广燕京城,营建宫室",由参知政事张浩、燕京留守刘筈、大名尹卢彦伦督查营建。
这年盛夏,天气湿热,工匠们冒着暑热赶工,引发了大规模的疫病。海陵王下诏命燕京周围五里内的医生前来为工人治病,"官给药物,全活多者予官,其次给赏"。然而,即便如此,"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始骚然矣"。
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有着强烈的扩张欲望,他率领军队向四方征伐,不仅直接带给各地人民沉重的灾难,而且增加了疫病的传播。年,当耶律楚材跟随成吉思汗攻下灵武后,将士们纷纷争夺财物和奴隶,只有耶律楚材不为所动,仅"取书数部、大黄两驼",而后蒙古士兵中疫病流行,全赖楚材所取大黄才得痊愈。
蒙古宪宗八年(),蒙哥汗亲征南宋,命大将兀良合台率军从云南包抄兀良合台的军队在四川地区屡屡感染疫疾,"其地炎瘴,军士皆病"甚至严重到商议班师的地步。
年,忽必烈开平称汗。次年夏天,时任中书左丞的世侯董文炳率军攻打济南。时值盛暑,军人因饮用冷水,患上痢疾,军中一度出现混乱。董文炳专门派人由济南赴藁城向罗天益求药。
至元五年(),元军围攻襄阳,“以数十万众顿于坚城下,经有四年,暑天炎瘴,攻守暴露,不战而疫死者,无岁无之。“疫病不仅仅发生在蒙元时期的军事扩张中。元成宗后,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剧烈,阶级矛盾尖锐,农民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疫病亦频繁出现。
同时,元代饥荒频发,每次大的饥荒都会有大量饿死之人,也会有新的一批流民产生,一方面死去的人未能得到及时的掩埋,另一方面长途的迁徙和长时间的饥饿使大量流民免疫力下降,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疫病的流行和传播。
残酷的战争给参战双方带来无尽的伤病与牺牲,蔓延的战火亦成为疾病传播的温床。而过重的徭役、反常的天气、频繁的水旱饥荒等都会给社会带来激烈的动荡,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迫切地需要医疗救护。
(二)统治者对医学的重视。统治阶级对医学的重视态度和积极政策,是推动医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历代皇帝中,最为重视医学的莫过于北宋诸帝。仁宗命翰林医官院医官王惟一编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并铸针灸铜人两具,对宋以前的针灸学进行系统总结,其在位时创立的"校正医书局"。
亦为包括《伤寒论》《金匮玉函经》《备急千金要方》等医籍的流传做出了重要贡献,又置太医局,由太常寺所领;神宗把太医局作为专门的医学教育机构独立出来;哲宗曾两次下诏准许太医局选差医者为在京军民诊治;宋徽宗在太医局的基础上创建"医学",并将其提升至与太学同等地位。
金朝统治者承北宋之余绪,对医学亦相当重视。北宋屡败于金朝,金指定要王惟一创制的针灸铜人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并设有正规的医学教育,还规定医学生可与儒学生一样免除差役。以"太医院"作为宫廷医疗机构之名,最早就出现在金朝。
金代的医学教材更是极为先进。除了作为战利品被运至北方的针灸铜人外,宋徽宗时朝廷主持编成的大型医学类书《圣济总录》也被金朝劫掠。当时连南宋的许多医师都很少有人能见到这部书,而金朝却在大定年间(-)刊行此书,并将其作为除《素》《难》之外医学教学的必读书。
接替女真人统治中原地区的蒙古族亦对医学极为重视。长期的对外扩张战争不可避免地给蒙古士兵带来伤亡,所以建国之初的大汗们都颇为重视医药、注意延揽医者。蒙古军队所到之处,无不摧灭,然而在蒙古军队的肆意烧杀抢掠中,包括医者在内的工匠不仅不在其杀戮的范围之内,甚至还成为汗廷延揽的对象。
与金朝一样,元代的医疗机构和医疗制度也较为完善。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出现了掌管宫廷医学的专门机构,“以医得幸太祖圣武皇帝”的田安抚即“实掌太医”;忽必烈朝的盖良臣,家世业医,良臣与其父亲、祖父"三世以太医奉上",说明医院的管理机构;
元太宗罗天下医置太医,大使佩金符,医院总其政,宪宗冠以提点;医院,继而合二为一,又冠以礼部尚书,后改尚医监,秩正四品,医院,秩正三品;成宗朝,太医院使升正二品,且由帷幄重臣领之。
可见元代医官的品阶极高,医院改尚医监,提点降为正四品,仍比其他任何朝代的医官品秩高得多。
除此之外,医院还拥有很多下属机构,如负责都城内的侍卫、官差、百姓治疗疾病的广惠司、阿拉伯式的医药机构大都及上都回回药物院、储存和管理各地进献的珍贵药品及制造汤剂的御药院、负责上都和大都药物供应的御药局,以及管理皇室香料的御香局等。
元朝还在各地设立"医学",并仿"儒学"设置,各路设医学教授、学正各一员,上、中、下州设学正一员,县设教谕一员气后将医学与庙学相结合,将医学设于当地三皇庙,成为独特的"三皇庙学",以医家专其享祀,又以十大名医视孔庙诸大儒列祀两庑。
金元两朝对医学的重视和对医官的优待让很多士人把医学作为放弃仕途后的首要选择,大批儒士进入到医学领域,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广博的优秀人才,也为医士交游建立起牢固的基础。
(三)外族对儒士的打压。靖康之变后,北宋覆亡,金国占领了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中原地区,开启了其一百余年的统治。
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金朝历代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政策,金太祖时期(-)尊孔重教、搜集和翻译儒家典籍、重用汉臣,实施较开明的汉化政策;金太宗兴学校、设科举,定官名、颁爵,制刑罚、立礼仪;金熙宗天眷元年()正式颁行汉式官制,史称“天眷新制”,使金国统治从武力征服转向以文治国;
金贞元元年(),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统治中心转向中原汉地,大批汉人进入政坛,加快了占统治地位的少数民族的汉化进程;
金世宗在位期间(-)坚持汉地本位,重用汉臣,汉化尊儒,重人才、置太学,治国理政法儒家思想,开启了“大定盛世”的繁荣鼎盛;金章宗统治时期(-),金朝国力强盛,章宗本人更是热爱汉族文化,在他的积极引导下,金朝的汉文化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
金朝建国后,称皇帝、立国号、定年号,实行三省六部制,把全国划分为路、府、州、县,设行台尚书省,建立起组织严密的地方行政机构,并兼采隋、唐、辽、宋之法,颁布了《皇统新制》。在金朝统治者的倡导下,以儒学为中心的汉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并在学术与思想上占据正统地位。
然而一切都在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后发生了改变。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政权迅速走上了野蛮的军事扩张之路:金卫绍王大安元年(),成吉思汗拆散金夏联盟,积极准备南下伐金;金大安三年(),蒙古军队侵入中原;
金贞祐二年(),宣宗迁都南京(开封);次年,蒙古军队占领中都(北京),自此,河北、河东、山东等路州县不断遭到蒙古军队的攻击、抄掠,金朝已无招架之力,各地豪强纷纷招募武装力量以求自保;金正大年(),成吉思汗病逝,西夏亡;拖雷监阔国两年后,窝台即位,亲征金国。
蒙古与金朝为争夺统治权而展开的长达二十余年争战厮杀,视天下生灵为草芥,制造了一场“天纲绝、地轴折、人理灭”的人间浩劫。
尤其是刚刚从草原深处走出的蒙古军队,所受的文明熏陶尚不足以约束其嗜杀的本性,所过之处皆掳掠一空,无法掠走的则悉数摧毁,其“凡城邑以兵得者,悉坑之”“凡敌人拒命,矢石一发,则杀无赦”的野蛮行径,更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对世间万物的强暴摧残。
结语
覆国之下,一代理学大家的境遇尚且如此,普通平民百姓经历凄惨困苦更是可想而知。时至今日,这段历史仍可对暂时处于和平年代的人们以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