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共读17孔庙桧

治白癜风专业医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编者按

这是明朝末年最后的晚餐,奢华,精致;

这是追忆似水年华的范本,写满留恋,声声叹息;

这是古代性灵小品最经典的文集《陶庵梦忆》;

明月隐身,清风起,

一群书友翻开故纸,踏上旅程,诵读经典,书写札记,创造了书香吉林讲书堂多人、长期、深入共读一本书的传奇,给岁月留下新的回忆。

王娜朗读

原文

陶庵梦忆-孔庙桧

作者:张岱

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进仪门,看孔子手植桧。桧历周、秦、汉、晋几千年,至晋怀帝永嘉三年而枯;枯三百有九年,子孙守之不毁,至隋恭帝义宁元年复生;生五十一年,至唐高宗乾封三年再枯;枯三百七十有四年,至宋仁宗康定元年再荣;至金宣宗贞祐三年,罹于兵火,枝叶俱焚,仅存其干,高二丈有奇。后八十一年,元世祖三十一年再发;至洪武二十二年己巳,发数枝,蓊郁;后十余年,又落。摩其干,滑泽坚润,纹皆左纽,扣之作金石声。孔氏子孙恒视其荣枯,以占世运焉。再进一大亭,卧一碑,书“杏坛”二字,党英笔也。亭界一桥,洙、泗水汇此。过桥,入大殿,殿壮丽,宣圣及四配、十哲俱塑像冕旒。案上列铜鼎三、一牺、一象、一辟邪,款制遒古,浑身翡翠,以钉钉案上。阶下树历代帝王碑记,独元碑高大,用风磨铜赑屃,高丈余。左殿三楹,规模略小,为孔氏家庙。东西两壁,用小木匾书历代帝王祭文。西壁之隅,高皇帝殿焉。庙中凡明朝封号俱置不用,总以见其大也。孔家人曰:“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

札记

孔庙桧

作者:李少君

十五年前读到“骇异之”,北牖在书上写了几个铅笔字“三字足够”;45天前,再读到“骇异之”三个字,北牖用红蓝铅笔写下“老友重逢”。

《金乳生草花》里的“有画意”,《奔云石》里的“门如市”,北牖均已做过读书札记。张岱的实力,北牖的“膜拜”。

文章开篇就有这样精致绝伦的点睛之笔,而且举重若轻不着痕迹,没有张岱的禀赋、学养、笔力,难以企及。

张岱三个字,够我学半生。“骇异之”是北牖精读《陶庵梦忆》的第二个缘由。

为何骇异之?

因为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发源地在上虞,那里是浙江;孔庙在曲阜,这里是山东!梁祝两位同学干嘛要异地求学。

因为梁山伯祝英台故事产生时间在东晋,时值南北朝划江而治。北方的山东当时还是敌国,梁祝两位同学不可能异地求学。

因为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就是故事,民间传说就是传说,不是真事儿。

因为祝英台同学春潮萌动天真有邪,与孔丘先哲推崇的“思无邪”相违背。

孔子后人违背先祖意愿,违背梁祝意愿,硬生生给他俩跨国转学,生拉硬拽乱点学籍谱,张岱能不惊骇?能不诧异?

我啰嗦了半天才说出丁点儿因由还不曾说透人家张岱三个字就解决问题,不服行吗。

孔子后人违背先祖意愿的事,还有一件。文章末尾那番洋洋自得的炫耀致辞,与孔子讲究尊卑秩序谦恭有礼的宗旨大相径庭。

不肖子孙。

不过,要是不论孔家后人思想,只谈语言艺术,这个结尾还真精彩。首先看内涵,江西张家说的是张天师,凤阳朱家说的是朱元璋,与文中地主分别属于道家、皇家、儒家,这是本土名副其实的三大家,孔门有理由自豪。再看效果,张岱描摹人物语言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平,下笔皆为艺术化了的实录语言,让人物说人话,本色本腔,个性鲜明,生动传神。好的人物语言不扭曲,不做作,不掺假,不能东施效颦,更不能市井人物语言书面化,最烦人的就是老百姓面对镜头吹牛捧场说官话!

“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越品越有滋味!

说说这棵桧树吧。这可真是一棵神奇的树,如果历史不造假,这棵树就创造了生命奇迹。屡次枯死,屡次复生,守护人把它的枯荣与世道相呼应。写到此处不禁笑了,明末孔门子孙到底在干些什么:先整景给梁祝搬家,再扯淡造一棵预兆兴衰的魔树,还孔婆卖瓜自卖自夸自负自诩放肆说话。再三昭示小商贩的成色、小农夫的底色。明朝真是扯起了商业化的幌子,孔庙里也在全力打造旅游目的地,还卖门票!

张岱为何不厌其烦记录树木枯荣编年史?他也是小商人盘算小农意识?显然不是,身份不对,他这里是小知识分子的苦涩。

《陶庵梦忆》洋洋洒洒篇,信笔写来,潇洒自如,貌似随想随记,不分主次先后。可是从卷一和卷二文章的排列组合看来,张岱有设计。卷一把《钟山》《报恩塔》放在卷首,北牖在前面的札记里已经说过那是给大明朝写祭文。卷二把《孔庙桧》《孔林》放在卷首,这是给儒门正道立碑。哪里只是宣传一棵桧树生命力顽强,分明是在宣告民族文化不灭。国破家亡,清朝取代了明朝,萨满铃鼓却取代不了万世儒风,这是张岱的春秋笔法。写给谁看,不言自明;说给谁听,自有回声。

从太庙写到孔庙,从朱家说到孔家,江山社稷,民族思想,一番心思,一树信仰。

札记作者简介

李少君,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松花江文化研究会会员、吉林省全民阅读协会理事、书香吉林讲书堂副理事长。

朗读者简介

王娜,来自科尔沁大草原,小女子一枚。最喜纸上散步,于文字的渡口斟一杯清茶,在时光的轮回中,丰盈每一个季节和流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