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根据市委、市政府五个新城建设发展战略,“提高新城公共教育服务的能级和水平”是新城教育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构建体系完整、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教育发展格局,满足新城人民群众高品质公共教育服务的需求,是我们每一个新城当前需要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十四五”时期,嘉定新城教育将秉承“传承、开放、创新、赋能”理念,立足区域文化传承与培植,注重优质资源引进与融合,构建赋能型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完善追求卓越绩效的教育质量体系,以多元合作模式,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力度,激发本土教育品牌潜力,优化教育生态环境,建成优质均衡、融通衔接、开放协同、智慧共生、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全力打造有质量、有温度、充满创新活力的品质教育,整体提升嘉定新城教育软实力。
一、聚焦“传承”,弘扬教化精神,办好每一所学校
从建县之初,嘉定就确定了“教化嘉定,培育人才”的治县方针。教化育人一直是根植于嘉定沃土的瑰宝。教化的文脉传承,尊师重教是核心,为社会育人的社会责任是嘉定教育文脉的关键,从归有光、廖世承,到张昌革、钱梦龙等一批教育家,显现了“乐教、敬业、奉献”的风骨担当。站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这也是一代又一代嘉定教育人为之奋斗的方向。
嘉定珍爱和尊崇嘉定本土教育资源,善待百年教化文脉,竭力打造嘉定历史名校的独特气质。翻开嘉定一中近百年浩繁的校史,“追踪前哲、认识时代,科学至上、争存图强”的优良传统,“办一所安静而丰富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为构建赋能型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完善追求卓越绩效的教育质量体系,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经验。还有,“从祠堂‘义学’到特色普通高中”的嘉定二中,“有光精神点亮震川书院”的震川中学,“明强”校训延续百年的启良中学,“勤而行之至诚无息”的普通小学等等,无不彰显着教育传承的智慧与力量。
二、聚焦“创新”,为外引品牌学校开辟第二疆场
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嘉定在新城建设探索中,不断印证、复刻、创新优质学校的成功基因,对于引进的品牌学校,更加注重机制灵活和管理创新,赋予引进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外引品牌学校开辟第二疆场,鼓励学校在不照搬不模仿的情况下形成一个面向未来的学校新品类。如,引进上实品牌,合作举办上海实验学校嘉定新城分校,将上实“学园”理念与嘉定新城“家园”设计理念相融合。赋予学校办学自主权,为学生的真实性学习预留空间,为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场景。
正是这些,与嘉定的创新气质非常契合,同时,与嘉定新型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创新型人才,也正是支持创新教育发展的家长资源,实质上就是一种文化、理念、价值观的相互吸引,共同创造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
三、聚焦“开放”,造就与高校血脉相连的附属学校
嘉定不遗余力地促进与大学的更紧密联系,在学术、文化、人才、创意等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与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交大附中等校建立基础教育集团5个,努力造就与高校血脉相连的附属学校,成为真正的大学附中。
上海师范大学的开创者廖世承先生是嘉定人。他曾说过:“一个学校的最后成功,就靠教师”。因此,要重视教师教育,就要把优秀人才吸引到教师队伍中来,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的良好局面。在历史渊源与时代机遇的相互碰撞中,嘉定和上海师范大学又走到了一起。承教化嘉定师道精神,着力打造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这所沪上距离嘉定孔庙最近的高中学校,力争走出一条“承师道,成师者”的师范教育特色高中建设道路。
紧贴“新媒体”背景,建设以“影视传媒教育”为特色的上海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探索“高中-大学”互培共育模式。充分发挥上海大学在艺术教育上的突出地位,大学顶尖教授走进高中校园成为课程总监、作为高中高端学术讲坛的教师、担任课程的常任教师,高中学生走进大学培训工作坊、参与大学生社团、大型展示活动,贯通生涯教育,更好地塑造了学生健全人格、丰富了审美素养、培育了学生创新能力,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根植于八百年教化嘉定和百年同济优质教育资源,同济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创新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机制,在嘉定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圈层,致力打造每所学校更优质、每位教师更卓越、每个孩子更出彩的美好愿景。
以开放的心态打开城市的大门,欢迎更多不同类型的学校也能陆续进来。本土的传统教育需要多基因的冲突和融合,多基因的融合能产生突变,从而激发教育创造力和潜力。嘉定新城教育的最大梦想,就是帮助学校和教师和学生实现梦想,为每一所学校赋能,每一位师生赋能。
嘉定教育将一直秉承“传承、开放、创新、赋能”理念,为所有拥有教育经验、教育梦想的学校和教育人搭建舞台,努力将嘉定新城建设成最生态、最具未来可能性的教育之城,成为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家园。
文/祝郁(嘉定区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