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全市防疫工作总体部署,北京市文物局于4月28日向全市博物馆发出通知,提出北京地区博物馆自年5月1日起可陆续恢复开放。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各恢复开放的博物馆按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预约和入馆检查程序,切实采取实名预约、总量控制、入馆检查、分时限流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人员聚集,保证了节日期间开放安全有序。五一假期,北京地区接待观众总量超过5万人次。
“五一”假期北京开放博物馆19家
“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地区共有序开放博物馆19家。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相继发出公告,于5月1日起有序开放。北京市文物局局属首都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11家博物馆均自5月1日起恢复开放。另有中国古动物馆、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经博物馆也于5月1日起恢复开放。明十三陵博物馆5月3日恢复开放,延庆博物馆5月4日恢复开放,香山革命纪念馆5月5日恢复开放。
预约总数逾6万人次
闭馆三个月后,重新开放的博物馆迎来了“好久不见”的观众。通过实名预约、总量控制等方式,博物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导观众安全有序地参观,坚持为观众提供服务质量更高的参观体验。“小长假”5天接待观众总量超过5万人次,预约总数逾6万人次。其中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等每日参观人数已基本接近预约上限。明十三陵博物馆、西山大觉寺管理处、房山云居寺石经博物馆每日参观人数平均达千人以上。
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临时展览三大系列共17个展览同时向公众恢复开放;故宫向公众开放了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慈宁宫、慈宁宫花园、寿康宫区域的室外展区及东西六宫部分院落;首都博物馆向观众开放了方形展厅的一至五层所有展厅;明十三陵长陵景区全域开放,定陵景区除展室、地下宫殿以外全部室外区域开放;香山革命纪念馆开放了二层展厅“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主题展览……“五一”假期期间,观众对各馆整体服务和开放情况表示满意,无异常情况发生。
线上活动精品不断
在多家博物馆有序恢复开放的同时,北京地区多家博物馆继续线上“发力”,推出丰富多彩的线上文化活动,未能预约参观心仪博物馆的观众依然可以云端“漫步”,享受不一样的云观展。“五一”假期期间,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新文化运动的重要营垒、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地——北大红楼,连续进行了5天的云直播活动。带领广大观众走近北大红楼,通过仰视这座百年建筑、感受厚重的历史积淀,寻找红色记忆;中国印刷博物馆开展了“云游印博”直播活动,带领网友观众们探秘木版年画的精髓,领略“版化万象”,累计点击量达15.4万,共计3.6万人在线观看;中国铁道博物馆推出铁博云观展“五一劳动节”特别篇;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开展了《乾隆御制碑上的初心故事》主题云直播活动;北京奥运博物馆开展了线上五四活动。其他各博物馆也于“五一”假期期间相继开展了云展览、云直播、云课堂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共开展线上教育与公益活动56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