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灵魂的孔庙,成了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

早在年04月0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杰出文化的代表”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就以网络投票第一名(票)的结果,成功当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金奖。距今14年过去了,碑林这座穿越时空的艺术殿堂,东方文化宝库、书法艺术的、世界最古老的石刻书库!早已是人尽皆知,人来皆去,人去皆赞!

我将西安游玩的第二天,第二站放在了碑林,又以之前数篇文章篇幅去介绍了里面印象深刻的文物,得到好多读者的共鸣,我们都想着偷得浮生半日闲,遁入碑林品名帖。碑林不是一个去一次见过了就没了的景点,它值得人一去再去,细细品味。但是在这座以古碑为林基础,组合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碑林中,孔庙似乎成了一个去一次见过了就没了的景点,也是!没有了大成殿,缺少了孔子像,对于那些喜欢儒学的人来说,孔庙等于没了灵魂。

西安孔庙这大成殿是怎么没的?还剩哪些古建筑群呢?

西安孔庙原来的模样

西安孔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今保留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但究其历史可到唐朝。

唐朝时孔庙在尚书省西隅国子监附近,宋朝时搬迁的数次,公元年(崇宁二年)虞策将文庙、府学迁建于“府城之东南隅”,也就是今日西安碑林博物馆现址,让文庙、碑林、府学汇聚在了一处。

这时的孔庙规模据《京兆府重修府学记》碑载:“总五百楹,宏模廓度,伟冠一时。”

后又在公元年(明成化十一年)扩修,有《重修西安府学文庙记》记载:“扩其旧址,首建大成殿七间,崇四丈有五、深五丈,袤九丈有二。两各三十间,崇深视殿半之,袤且数倍。次作戟门,又次棂星门,又次文昌祠,七贤祠、神厨、斋宿房、泮池……。”加之公元年(明万历二十年)增建的太和元气坊及清代构建的七座碑亭,这才是当时西安孔庙的模样,

而今日西安孔庙还保留的明清建筑有太和元气坊、照壁、牌坊、泮池、棂星门、华表、戟门、碑亭、二庑等,总体上遵循着孔庙固有的建筑格局,组成了一个绿树掩映、古朴典雅的庭院式建筑群。独是那大成殿最让人遗憾!

内部明清建筑

太和元气坊

建于公元年(明万历二十年)的太和元气坊,是当时的皇族朱惟柪捐资多两黄金修建的,取“合会大利,利贞万物”之意。坊门南面的墙被称作“塞门”,也叫“影壁”,墙外侧刻有清末著名书画家刘晖书写的“孔庙”二字。

按照当时的礼制规定,天下孔庙无正门,无论大小,孔庙的整体建筑格局均是坐北朝南,但不开南门,而开“礼门”(西门)和“义路”(东门),我们从城墙永宁门过来,便是从西门进的。

泮池

太和元气坊前,便是“泮池”。“泮池”最早建于元代,后世多有修葺。在古代礼制中,天子之学叫辟雍,诸侯之学叫泮宫,泮宫东南和西南方向有水池,形如半壁,故称泮池。泮池上有桥,叫泮水桥,为古时学宫之桥。在封建社会中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能够通过泮桥拜祭孔子,并可以在池中取水洗笔,所以人们又把考中秀才称作“入泮”。

棂星门

泮池前的门叫棂星门,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神话中主管取土的神,在古代,天子祭天先祭棂星,给门起名棂星,比喻祭孔子如祭天。在过去,进出这三道门有着严格的规定,每到祭孔大典时,中门只能进出主祭人员或最高官员,一般官员走西门,东门是工作人员出入的。

此门在元代是为两扇门,到了清代改为三扇门。每个门的门额刻有文字,中门额书“文庙”即孔庙,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刻“道冠古今”。现在两边还有两道供游客安检进出的门。

华表

入棂星门,道路的两旁各立有两个八棱形的石柱,便是华表,华表分柱头、柱身、柱基三个部分。柱头上设有承露盘,上边蹲着的动物叫獬牴(xiezhai),性忠直,有着仪卫和端详的作用。华表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出现,传说古代帝王为能听到百姓的意见,曾在宫外悬挂“谏鼓”,大道上设立“谤木”,允许臣民书写自己的意见,这些“谤木”就是华表,早期的华表是木制的,后来才演变发展成为石质的。

戟门

孔庙的第三道门叫戟门,又称仪门、至圣门。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屋顶为十字歇山顶,面开三间,中间为大门,两边对称各有一配室,供祭祀大典的文武官员整理衣冠、熟悉仪规时使用。

跨过戟门,左右两侧各有一亭,亭内陈列着两件国宝级文物,它们分别是唐景云钟和大夏石马。

唐景云钟

因铸于公元年(唐睿宗景云二年)而得名。在那时,这口钟被悬挂在长安城景龙观的钟楼上,后在明代曾移至钟楼,年又移入西安碑林。

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亲自撰书的骈体铭文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钟身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

年,世界名钟大赛在日本举办,景云钟被选送参赛,夺得第二名的佳绩,在钟声传出的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一美妙声音所折服,大赛组委会推选其为世界名钟。而家喻户晓的央视春晚“新年钟声”,其实就是录制下来的景云钟的钟声。

大夏石马

这是一件唯一有大夏记年的文物。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国,即为大夏,拥有陕西北部和内蒙部分地区。赫连勃勃于公元年定都陕北的统万城(在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并于年攻占长安,命其长子赫连为大将军,镇守长安。这匹马便立于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的墓旁,

大夏石马的腿部下方刻写着“大夏真兴六年(即年)……大将军”等字样,所以这便是大夏国铁骑征战南北的见证。

清代碑亭

戟门与大成殿中间的道路两侧,有两排对称的古建筑群和7座清代碑亭,古建筑群叫东西两庑,在孔庙中是用来供奉孔子72弟子,现在是博物馆的临时展厅。

7座清代碑亭里每座都有一座巨大的碑石,它们均为满汉两种文字合刻,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亲自为平定朔漠、大小金川、青海、回部、准噶尔等西北地区的叛乱所书写的纪功碑石。

最让人遗憾的大成殿

孔庙最主要的灵魂建筑便是大成殿,而西安孔庙的大成殿原是一座宏伟的明代庑殿式建筑,可惜于年毁于雷火,一把火把大成殿烧了个干净,剩下高高的台址和殿址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人为拆毁,只有殿内的部分文物仍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现在,只能通过今人在遗址青石地板上所标示出的大殿柱础分布图,想象当年大成殿是如何的宏伟壮观,让我心中叹息了好一阵子,因为前两周才去过南京夫子庙(前面文章中记叙),浸润灵魂的儒家思绪在潜意识里潜伏,这会又被激发了出来。但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再待我进入碑林,思绪就被大唐的盛世华章冲淡了。

结语

时间流逝,从石台孝经碑亭走穿一到七展室,告别昭陵六骏,走出石刻艺术馆,我又踏上了大成殿遗址广场,这会广场上有一群身着古服的学子,在一位书生扮相的男子的带领下,在朗诵论语。

朗朗读书声汇聚直冲云霄,似乎当年那个儒生心目中的孔庙圣地又出现了一丝,文明之魂回来了,即便这里已经没有了孔子圣像和大成殿……

建筑虽然不在了,但是儒学等中华文化在中华儿女血脉中的传承还在继续,在南京夫子庙我也曾遇见君子六艺的教学体验,在西安孔庙我又遇到了学习论语的活动,促使我在写碑林的游记时,把碑林和孔庙分开来写,因为篇幅有限,我又想将它写的丰富。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全面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此时这些回顾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有利于我们重拾民族自信心。就好像是在我们心里刻下了一座碑林,让你感觉不到,又时刻存在,让你的道德伦理逐渐规正,浩然正气溢满于心。

下一站,陕西历史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