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枳关陉到太行陉,长度决定命运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www.xxzywj.com/

太行八陉,就是古人沿着八条贯穿太行山的河谷,开山劈路,修筑的通道。在古代,八陉是人们出入太行山地区的重要通道,在今天,则是是众多户外运动爱好者、历史地理爱好者探寻古道的的最佳路线。所谓陉,连山中断为陉(出自《诗经.尔雅》)。利用一个双休日,好友二人驱车探寻古道,把太行八陉第一陉枳关陉与第二陉太行陉全程走了一趟,面对昔日古道的古往今朝,物是道非,感慨颇多。

太行陉羊肠板路

太行陉,太行八陉中唯一一个以本尊命名的通道,可以说是八陉之中的代表了。太行陉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秦、晋、赵、魏、韩等国的战争要道,据《战国策》记载:“北断太行之道,则上党之师不下”是当时最重要的谋略,意思就是把住太行陉就可以阻断山上山下联系。

昔日羊肠板路,今日大道

从焦作沁阳市常平村出发,沿着丹河流淌的山谷一路上行,现在已是平坦的国道,途经碗城村即孟良寨、大口村、到达山西晋城泽州县天井关。由常平村到碗城村的古道已经封闭,需要开车顺着国道绕行到碗城村,单纯的常平至天井关古道全程不过二十多公里。

远观碗城

小小的碗城村古风醇厚、属于原生态村落,曾经是太行陉的一个通道哨卡,电影《》的一段场景取景于此。可以用“四个一”来概括这里的历史资源,即一座城、一条道、一段墙、一座像。一座城就是碗城关城,真是跟一个碗差不多,依山而建,半圆形没有一个篮球场大,想想也不奇怪了,大名鼎鼎的玉门关,也没有半拉足球场大,何况一座山区关防呢?凭借地理优势,一夫当关足矣。

赵长城遗址

一条道就是太行陉,这里完整保存着几百米的昔日古道,赫赫有名的太行羊肠板路,听着名字就知道道路状况了,两米多宽,石头铺成。据《元和志》记载:太行陉在怀州北,阔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括地志》河内北有羊肠阪,盖即太行陉也,瀑布悬流,实为险隘。那么按照史书记载,以前的太行陉全程四十里,都是这种羊肠板路了。幸亏新时代建设修路避开了常平村至碗城村这段,为后人留下了这段历史道路化石。

小小碗城哨卡

一段墙就是古代赵长城遗址,顺着山势与碗城关城连接,目前残留的只有一段看上去像是山里修羊圈时搭建的石头墙,作为经常在南太行户外活动的我,对这种羊圈似的石头墙非常熟悉,在卫辉、辉县境内的太行山上很常见,因为远在战国时期,这一带是赵国与魏国的边防。由此我想到,长城究竟算是什么?作为现代旅游资源,算是骄傲!可在当时,我觉得应该算是无奈与屈辱,纵观历史,凡是修筑长城的,都是弱者对强者的反应。以眼前这段赵长城为例,当时的战国时代初期,魏国还是很强大的,差不多属于想打谁就打谁的主儿,跟今天美丽国一个地位。赵国只是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逐步强大起来,所以在当时还得依靠修筑长城来防止魏国进犯。

一座像就是在羊肠板路旁有一个元代摩崖石刻,残留的的一组佛菩萨像以及文字,石像的头部早已流落他乡,现在看到的是后人修补上的,文字也已风化看不清楚。这些古迹的存留,可以说明这段路往日的喧哗。

顺着国道很快抵达天井关,天井关,也称太行关,据《汉志》记载注:上党三关,一曰天井关,在泽州南四十五里太行山顶,南北要冲也。其二关,一曰壶口,见潞安府长治县。一曰石研,即井陉也。天井关关南有天井泉三所,其深不可测,因名。

史书上记载的那三个泉眼已经没有了,询问当地老人,老人告诉我们,以前有,在他爷爷的爷爷时期还有泉水,但到他爷爷的爸爸时期就没有了,再后来泉口都荒弃填堵了,到现在,正在原地方那里修三个井台子,恢复遗址。

天井关村虽然游客不多,但旅游氛围渲染的很浓厚,从地标打卡地修建到遗址恢复,再到古村落建设,都有板有眼,很认真。目前主打的旅游资源是孔子,因为这里原来有孔庙,还有颇具价值的“孔子回车碑”。在中国大地上,孔庙文庙是到处都有,此地何必要凑热闹,以孔子作为旅游形象大使呢?其中必有缘有,因为自古以来,孔庙与文庙是合在一起的,或者说是官学庙相结合,即官办、学堂、庙宇,按照唐代以后的孔庙建制,孔庙一般和官学结合在一起,即所谓的“左庙右学”,而且基本上是县级以上行政级别,与城隍庙平级,现在既然屈尊建在村子里,肯定大有来头。

孔子回车碑

网上关于天井关孔庙以及“孔子回车碑”的文章很多,基本上都是复制粘贴而成,这里提炼总结一下:天井关孔庙建于东汉,时间上比山东曲阜孔庙只晚了一年,是孔子第十九代孙子所建;而“孔子回车”只是个当地传说,即先有了孔庙后有了传说,之后有了“孔子回车碑”;历代孔子后人把天井关孔庙纳入到孔子后裔的林庙体系,即属于在编制内的一个山村孔庙,有家庙的性质,地位独特,连名字都叫“回车辙书院”。

残留的古道书院遗址挺有特点的民居不仅有书院,还有个天主教堂

延伸解读一下:史记中有孔子“临河而叹而回车”的故事,实际发生在河南濮阳。之后其十九代孙子去洛阳做官途经天井关,追思先人“临河而叹回车”之典故,就在此山巅之上修建了孔庙。再后来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准备到山西行教之际路过天井关,因小儿玩筑城游戏而被阻挡去路,孔子要求孩童让路,孩童说,只有人让城,何来城让人。孔子叹其机智,并见道旁松鼠作揖,见此地民风畅达,认为没有必要再西进,所以在此地“回车”掉头,还留下了车辙印。

村子里还保留有太行陉古道的石板路十多米,上面有岁月碾压出的车辙印,在隋朝初,朝廷曾经征集河北壮丁扩宽太行陉,以通驰道。在村头的一个小山包上一个大槐树郁郁葱葱,挺立了数百年,站在山包上就可以看见远处的晋城市区,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村头土山包眺望晋城

轵关陉,作为太行八陉的第一陉,位于河南济源市与山西侯马市之间,我们从山西侯马市隘口村出发、即铁刹关,途经横岭关、垣曲县城、王茅镇、垣曲县古城镇、到济源市封口村,沿着豪清河、黄河顺着山谷,全程大约一百六七十公里。

昔日铁刹关遗址

现在的轵关陉只剩下坦荡荡的公路了,古道已荡然无存,在隘口村我们寻到了当年铁刹关的遗迹,一座夯土堆,据当地人说那就是过去城墙关口位置。站在夯土堆跟前远望四周,丝毫找不到铁关当道的痕迹,只能凭着历史知识点与想象力去穿越时空,其名称来源是:关当轵道之险,因曰轵关。所谓轵道,就是车轴之间的距离,换言之就是单车道,有个历史事件可以说明轵关陉的道窄路险不好走。

昔日铁刹关,今日火车道

据史书记载:东晋南北朝时期,后燕国主慕容垂准备讨伐西燕,西燕国主慕容永认为“以太行道广,疑垂诡道取之,乃悉敛诸军屯轵关,杜太行口”。结果呢?慕容永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押宝曹操走华容道押对了,但慕容永押错了宝。不过让慕容永感到自我安慰的是,这个慕容垂子也没走太行陉,而是绕道滏口陉进入到天井关,因为慕容垂认为,敌军肯定会重兵扼守太行陉所以绕道了,只是没从轵关陉绕道。假如历史如果可以重来的话,还是慕容永输了,呵呵。

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穿越封口村前石桥

在轵关陉的另一端关口封口村,我们只看了清朝时期的一个碑刻“封口天险”。询问当地老人,在他们爷爷的爷爷时代,村口还残留有破落城墙,后来谁家盖房子什么的都是就地取材,直接用的城墙砖。早些年村里修建一个蓄水池,把最后的几块砖都用上了,包括“封口天险”石碑,也牢牢的修筑在其中,发挥着固若金汤的作用。

被砌入墙中的石碑

据历史记载,轵关陉的各个关口在明朝之前已经废弃,成为太行八陉中唯一一个早早被废弃的通道关口。我认为,这样的命运与这条古道的艰险无关,而是与其长度有关。虽然道路的艰险程度可以通过扩宽和修整来改善,但长度却无法改变。比如说太行八陉的第三陉白陉古道更为险峻,它位于河南辉县薄璧镇与山西陵川县之间,目前还保存有一段不到一公里的古栈道,其中著名的七十二拐天梯更是令人惊叹。白陉古道如此险峻,以至于车辆无法通过,只能步行,因此从未发生过战争。

白陉古道靠近河南,最后一个垭口被称为“十寨门”或“紫霞关”,所在山区名为“关山”,其战略地位显而易见。然而,历史上这里从未发生过战争,原因在于道路异常崎岖难行。尽管道路险峻,但从未被废弃,这是因为全程仅有30公里左右,路程短小精悍。

侯马市晋国博物馆展品

相对而言,轵关陉是一条又险又长的山路,长达三百里。即使是慕容垂国主也宁愿绕道在山下平原路段多走几百里,也不愿在山路上增加路程。因为滏口陉全程只有一百里的山路,两者相比,绕道也更容易走。

俯瞰天井关村远眺碗城村

宁走十里平路,不走一里山路,这是常识。轵关陉面对此情此景尴尬了,从此它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的波澜越来越小越来越弱,直至悄无声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