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打卡开元溶洞青岛二中分

大众网记者曲顺青岛报道

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7月9日上午,青岛二中分校研学团的同学们继续深度走访孔子的故乡曲阜,在孔庙孔府,同学们沉浸式体验开城仪式、箫韶雅乐、经典诵读、八佾舞等多项传统文化活动。

同学们来到曲阜明故城正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万仞宫墙”,门额上题写的“万仞宫墙”,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围墙万仞高,先生千古长,同学们于静谧中探寻古迹,在肃穆中感受儒家文化。故城里,同学们充分感受到儒家文化的余韵。岁月似乎停滞在八百年历史的明故城中,城门打开,身穿明制汉服的古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同学们隔空对话,在经典诵读、表演八佾舞的同时,尽情展示着儒家礼仪的庄严厚重。

青砖斑驳的古城墙,磨得发亮的石板路,高耸挺拔的古树木,静静流淌的护城河,古味悠长的钟鼓楼……无论是多年前的“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是现在的“好客山东,欢迎您”,当我们走进明故城内,古老的圣城曲阜安详而沉静,张开手臂迎接着全世界的人们。张同学如是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7月9日下午,同学们在午饭过后,马不停蹄地来到位于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东高村马兰峪的开元溶洞地质研学基地,开启地质科学之旅。

开元溶洞因有一千三百年前的唐朝开元年间的摩崖石刻而得名,洞内大而高,长余米,分六个大厅,洞内发现有新石器时期、唐宋等时期摩崖石刻和西汉、北魏、隋唐时期的陶片、铁器、兵器等文物,唐,宋等时期的摩崖石刻尤令人称绝。洞内各种钟乳石姿态各异,或高大崎崛,或精怪玲珑,鬼斧神工,浑然天成。其中,石笋、石旗、石葡萄等自然景物丰富多彩,同学们置身其中如入仙境。通过溶洞喀斯特地貌研学,同学们强化了科学素养,提升鉴别能力,从而增强了生态意识和科学意识。

无论是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红色印记,还是孔子博物馆、尼山圣境、孔庙、孔府的儒家文化,还是鬼斧神工的开元溶洞,这次齐鲁行研学实践,都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明天,同学们将前往东营,一起看黄河与大海深情相拥,感受神奇壮美的“中国最美湿地”,走进胜利油田发现井——华八井,沿着胜利人的足迹,领略胜利人的风采。

一起来看同学们的研学实践感悟:

级10班王麟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漫长旅途,这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我们走近儒学圣地,怀着虔诚之心进入孔庙,如想象之中的肃静与庄重。孔庙是孔子的祭祀场所,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象征。穿过门楼,进入三进院落,便可以看见孔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不仅殿宇宏大,装饰华丽,为全国孔庙之冠,而且此殿前檐十根雕龙石柱,龙姿飞扬,在宫殿建筑中前所未见,连紫禁城的龙柱也相形见绌,寓意着孔子对道德修养、人伦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孔庙到孔府,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是儒学文化,这次研学活动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学习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乐趣,通过讲解老师讲述孔子有趣的故事和学说,就在这一刻明白了孔子为什么不辞辛苦的要去周游列国,受教于孔子所教的如何做人。在了解到了孔子和儒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后,才明白为何我们要学儒学思想。这次研学活动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活动,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仿佛也通过孔庙与孔子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受益匪浅。果然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人皆是我们的领袖。

级创新学院吴姿仪

7月9日,迎着清晨的阳光,我们一行人踏入了位于山东省曲阜市的文化圣地——三孔景区。

孔庙中生长着数棵千年的柏树,浓荫蔽日,给人庄严肃穆之感。座座牌坊高揭额匾,无数碑刻交口称誉,无不彰显着孔子的功绩。

群坊数殿,不仅仅代表孔子的伟大,更多的是儒学文化在人心中的地位。从帝王将相到草莽百姓,无不敬之爱之,其早已作为一种符号,深刻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担起学习儒学文化的责任,将儒学文化发扬光大。

级创新学院江馨然

开元溶洞,凭借其丰富多彩的钟乳石景观和罕见的洞府资源,被誉为“山东第一洞”。

走进溶洞,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直钻衣袖,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巧夺天工的石钟乳和石笋了。

形状各异的石笋大都被取名为各种动植物、神仙、宫室、器用等,对照名目,还真有些栩栩如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观音像,望向石头,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观音的慈眉善目。

通过开元溶洞的研学之旅,我不仅欣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学习了溶洞的成因,可谓是一举两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