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观察学有孔庙和书院,食有铺前糟粕

在文昌,还有一样美食是必须要说一说的,那就是糟粕醋。这是源之于文昌市铺前镇的一种传统小吃,在铺前镇的小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糟粕醋饭店。在海口和其他地方也能看到糟粕醋,不过最正宗的糟粕醋还是要吃铺前的,所以当你在海南的各地看到糟粕醋前面冠有“铺前”两个字时,基本上就能确定这是最正宗的糟粕醋了。

我们吃过了抱罗粉,沿着文南街溜达,又将骑楼小街和文昌阁转了一遍,然后从拱桥穿过河,沿着街道向前走去。因为我们住的家庭旅馆的老板娘告诉我们,在这条街道尽头的三岔路口处,就有一家售卖正宗铺前糟粕醋的店面。有了它,我们即使不去铺前镇,也能吃到正宗的铺前糟粕醋。

文昌并不大,几条街道便将这座城市串联在一起。当地人在街上慢悠悠地逛着,路边的店里飘出几年前流行过的音乐。生活,在这里是一段慢节奏的旋律。我总觉得这才应该是位于大海中央的海岛生活原有的模样。

我正想着,姐弟两个在一簇三叶梅前停了下来。虽然已是隆冬,但在这里气候却非常温暖,因此三叶梅开得红红艳艳,如火如荼,妩媚得让姐弟两个流连忘返,竟是舍不得离开。他们在花前花后不停拍照,而我则只能停下来等他们。而这时我才发现,我们竟然是停在了孔庙门口。

这个发现让我有几分欣喜。要知道,文昌孔庙可是海南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北宋时期的孔庙距今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在儒家文化盛行的中国,各地都有孔庙,据初步估计有多座,而文昌孔庙是最与众不同的一座孔庙,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大门。

在孔庙的院子里转悠了一会儿,姐弟两个也很快就发现了这个现象。站在侧面的“礼门”前,望着古色古香的建筑,他们问起我孔庙没有大门的原因?

我告诉他们,在修筑这座孔庙的时候,文昌人就发下一个誓愿:文昌状元来,孔庙大门开。但这年来,文昌却一直没有出一名状元。因此孔庙始终没有大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侧门。

姐弟两个听了我的话,恍然大悟。姐姐说:“只怕以后大门也不会再开了,因为科举制度消失,所以状元这种头衔也就没有了,当然孔庙大门也就永远不会开了。不过这样也好,正好成就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孔庙,不是很好的么!”

在孔庙旁边有一座书院,名为蔚文书院。这是雍正年间修筑的一座书院,后来进行了修缮。檐廊梁架和木质圆雕衬得整座书院古朴而典雅,与孔庙在一起相互辉映。置身其中,仿佛空气中都飘逸着文化气息。

身为文昌人,是有福气的。学,有孔庙和书院;而吃,则有糟粕醋这样的特色美食。想到吃,不禁有些饿了。于是我们从孔庙出来,向前走去。

铺前糟粕醋就在位于文东路前方的三岔路口处,我们到的时候,店铺还没有开门。等了大约1个小时老板才来。于是我们买到了心心念念的糟粕醋。

回到家庭旅馆后,我们向老板娘借来了电磁炉和小火锅,准备要吃一顿美味的糟粕醋火锅。老板娘人很好,她热心地帮我们把锅底做好,一边做,还一边说:“糟粕醋打边炉,是最好吃的了。”只见她将锅烧热,倒入油,然后投进大蒜炸透,再加入糟粕醋烧开,一锅香喷喷的锅底就做好了。

老板娘说,吃糟粕醋火锅的话,最好是涮鱼,这样糟粕醋就能中和鱼的腥气,吃起来只剩满口香嫩。但我们不太喜欢吃鱼,于是便涮的青菜和猪肉,吃起来微辣酸甜,非常可口。

不过,糟粕醋火锅是最近几年才开创的吃法,最早的糟粕醋不是用来吃火锅的,是做汤的。后来,我们在一个小摊前吃了一次非常传统的糟粕醋。

小车上盛装好的糟粕醋汤料,一小碗一小碗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还有肥肠、牛腩、海菜、石葱、蟹籽等食材。老板将它们投进锅里,然后倒进一小碗汤料煮开,掀开锅盖,一股香气扑鼻而来,这便是正宗的糟粕醋吃法了。一碗香喷喷的糟粕醋,既能做开胃小吃,也能当成正餐。

离开海南后,我常常想起糟粕醋,也想起那一方水土上的人们。他们是多么聪慧啊!用民间传统方法酿酒产生的酒糟发酵成酸醋,然后把酸醋做成汤料,里面加入各种食材,就做成天下最独特又美味的糟粕醋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