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孔庙 >> 孔庙优势 >> 孔庙和国子监游记

孔庙和国子监游记

孔庙和国子监游记

游孔庙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享年七十二。孔子生活在在农耕社会中,农业生产中“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天、地、人三者缺一不可的现象,使孔子把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看做是一个整体。

孔子思想以其独特的智慧影响着整个世界。

东南亚国家欧美国家,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孔庙,为了缅怀这位伟大的先人。

西方学者对孔子的评价

孔子思想对现代欧美影响

孔子语录学习

我在想孔子出过什么书籍吗,孔子没有刻意出书,《论语》这部作品是他的学生和他一起总结出来的。

通过游览孔庙,看到《论语》中让我深刻的一些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他人。当然,孔子并没有说,“己所欲,施于人”,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可以强加给他人吗,可能各人有各人不同的见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让我们想到了,最近通过读书或者听书明白的道理,一个人想要改变是发自内心想要改变的声音和驱动力。外界强加不来的,强制只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就像那句话,你不可能改变一个人,你只能影响一个人,批评无法改变一个人的。

想想一个人的成长,会因为别人的批评而变好吗,有些痛苦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一个人的成长是他自己的。我们谁也帮不了谁。

像一棵植物那样,允许自己和他人慢慢成长吧。

也会想到孔子的这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会想到自己,因为寻找而有答案,不因为答案而答案,原来答案是运动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也许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花,孔子对弟子的教学,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出生环境,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所以对同一个问题,孔子给弟子的答案是不同的。

比如如下对话

因材施教

八大派系及“孔孟之道”

后来人们对孔子的思想有不同的理解,于是出现了八大派系。

其中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吸收后,形成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人之初性本善,强调以道义来教化民众。

而荀子对孔子思想加以自己的理解,总结出人之初性本恶,提倡以法治统治国家。

孔子之孙门人的弟子,后世称为“孔孟之道”

吸收不同,派别不同

不同的人对孔子的思想有不同的理解,我想这也是孔子愿意看到的。

还有一句对我感触深的话,孔子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也解开了我的小迷惑,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早上学习的,用了一天,晚上忘记了,也是可以的。给自己一个机会,人可能不是实时的,知行合一的,有的可能行知合一。

读一本书,全忘记了也没关系,有些东西存在于潜意识中,继续读下去,也许某一天会再次遇见。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是顺应了人类大脑的发展,我们的大脑就是内存,可能不会一下子记住那么多东西。所以重要的知识可以时常温习,时常实践。

国子监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据说,乾隆时修的《四库全书》就是在这里编辑而成的。游览国子监,让我记忆深刻的是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

有一个展厅专门展示科举制度历史,可能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的,物极必反,科举制度也是这样的。科举制度产生于唐朝,结束于清朝。这过程,各个朝代,对科举制度有自己不同的见解,也颁布了不同的科举制度。

如下武则天开殿试先河,创武举制度。

开殿试先河

科举制度的优势明显,这种制度也被别的国家所使用,比如朝鲜,韩国等。科举制度,让普通人通过学习和考试,可以当官,服务于国家和百姓。可以光大门楣,声名大噪。

当然有很多荣耀的时刻,可以光大门楣,自己的名字可以被刻录在庙里的碑文上,甚至中举后后可以在家乡里建立自己的碑文,而且祖宗三辈儿都被其他人所看见,科举制度达到顶峰。

科举制度达到顶峰,优势明显

而一生无法考取功名的人,可能穷困潦倒,尤其是一心只为考取功名。看展览中,有两位百岁老人就是这样,最终取得功名后可以当官。

而这过程中,一生没有当官的人就更加的凄凉了。人们惊呼于,为了功名而功名,这也是科举的弊端吧,所以科举制度最终被瓦解了。

当然,无论什么时代,总是有神清气明的人,他们不服务于官名称,服务于人民。比如,明代的李时珍,考取功名未果时,毅然放弃这条路,苦研医学,最终成就《本草纲目》。

不为科举而科举李时珍

还有宋应星,乡试中举,多次赴京应试屡遭挫折,转而研究科学技术,系统总结明代以前历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成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科举制度的插曲

和我们现代考试类似,那时候考试为了公平,摒弃徇私舞弊。考试期间,三天三夜,考生在每个小阁子间里吃喝睡,也是煎熬。

古时候的考场,三天三夜在这里

哈哈,入场的检查也是十分严格的,连耳朵都要检查一遍。为了公正,老师写完卷子后,会有专门的老师去誊写一份,这样不会让判卷子的老师因为认出考生的笔迹,而徇私舞弊。所以又分为,黑笔,红笔,黄笔,蓝笔,紫笔,不同的笔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红笔用来誊写考生的试卷,而黄笔为了修正使用。这一切,都是为了公正。

展览中也有展示抢手(替别人考试)和小抄的画面,这个小抄做的也太厉害了,密密麻麻的一大张,适合开卷考试场景。

古时候考场上的小抄

准考证也是很好玩,那时候没有照相机,只能把考生的特征写在“准考证”上,如下,面色白,太有趣了。

准考证

科举制度的瓦解

所有的制度都是服务于百姓和国家的,如果有一天服务于人性弱点,则这种制度自然会瓦解,后期科举制度让国家产生一些动乱,于是清朝后期科举制度结束了。比如,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因为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发动了一系列的运动。

执念太深的洪秀全

科举制度的终结

那些树

这些树大多数是国子监的校长亲手种植的。

有些树有名字,有些树没有名字。有些树恰好被看见了,比如触奸柏。

相传是元代,国子监校长许衡所植,至今多年,明代奸相严嵩代皇帝祭孔,经过此树下,狂风暴起,吹动树枝掀掉了他的乌纱帽,后人说此树可知忠奸,就称它“触奸柏”。如下图

触奸柏

有的树活了年了,有的年,有的树没有长瘤子,有的树长瘤子了,树木见证了多少历史。

瘤子树,名字我起的

北京的胡通

看见一个老人抱着一个白色狮子狗,站在街上,那一刻,时光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我好像看见了从老人身上流过的岁月。

没有给老人拍照,真的好后悔,下次如果遇见呀,想做的一定要去做。

假装有一张图片

彩蛋

哈哈哈,忘记记录了,回来的路上看见自己的鞋被拉了一坨鸟屎,哈哈哈哈哈,这也太巧了,幸好没有拉到头上。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xinghf

躺在月台上看星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