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山东行。在曲阜的第三天早上,要去陋巷去转转,顺便解决一下早餐。
住在了颜庙对面的青旅,窗外就是颜庙的红墙,那种感觉很特别。而陋巷与我一路之隔,春秋时,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就住在这里。鲁国都城内并无“陋巷”之名。据传,孔子称赞颜回的好学:“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从此以后,这里被称为陋巷。
陋巷这座明代石牌坊很是气派,牌坊上刻有火焰,火焰下丹书着“陋巷”二字,字两旁是祥云浮雕。牌坊柱子顶上还立有石狮,无不显示着这个牌坊的高规格。
壮观的石牌坊后面,却是一条不起眼的“陋巷”,简陋的小巷,青石板,青砖房,这里就是孔子弟子颜回生活过的地方——陋巷。清晨的陋巷里,四五家早点摊子聚集在小街中段,远远就能闻到食物的香气,还有食客的嘈杂声。在陋巷的地摊上吃早餐,是不是有些特别?
看来这里是附近居民解决早餐的地方,这里虽然靠近孔庙孔府,但相对偏僻,鲜有游人,这样的地方才是我想要来的,我很好奇,曲阜人早上都喜欢吃什么。这里在做的是公婆饼,公婆饼发源于湖北恩施,相传,清朝乾隆年间一农户家的儿媳,把公爹公婆交给他的面饼手艺传承了下来,每天一大早上亲手做出各种口味的面饼,公爹公婆称赞不已。
我挺喜欢公婆饼的这个大饼铛,干干净净的,看来摊主是个干净利落人。摊子前面的招牌上写着,加肉3元,加肉加鸡蛋4元,是不是有点太诱惑了。
公婆饼的邻居是这家,儒雅的摊主正在进行“神操作”,三个小饼铛欢快地在炉子上翻滚跳跃,男主人不断翻面、打开饼铛观察饼的颜色,动作不紧不慢,节奏感十足。我有点担忧,这个饼看似程序复杂,产量不高,高峰时恐怕供不上。
小帅哥经营着豆腐脑和糊辣汤。几位食客躲进了幽深的小巷里,既凉快,又清静。
饥肠辘辘,又有选择恐惧症的我,看到这位小哥,总算是看到了希望。小哥面前洋洋洒洒的一堆美食,是不是有点太丰盛了?我也要来一套!询问之下,原来,小哥的油条和羊肉是在对面买的,胡辣汤和鸡蛋是这个摊子的。
对面的这家粥铺是有店面的,早餐时也开启了地摊模式。其实,我的短暂曲阜行,真是想喝粥的,记得在一部纪录片中,里面形象描述了曲阜的“糊粥”,里面加上黄豆和羊肉,再配上金黄的小油条,“浓如酱,喝似水,喝净粥,碗如洗”的糊粥,我咋就没碰到呢?
他家写着粥铺,早上却没有粥,有点小失落。跟着上面的小哥学,要了几根油条,进到屋里切了10元的羊肉。
至此,我的豪华地摊早餐就大功告成了,我坐在小哥对面,简直就是他早餐的复制粘贴,我俩应该是那一天这条街上的地摊早餐明星。德云社的“相声皇后”于谦老师曾说过,只有饭量能代表我年轻了。
说来惭愧,我是第一次喝胡辣汤,胡辣汤应该是河南的美食吧,里面的食材太丰富了,胡辣汤另有一个雅致的名字,叫八珍汤。我这碗糊辣汤里面的食材就很丰富,有面筋、海带丝、粉丝、豆腐丝、花生米、香菜、姜末、木耳、菠菜、榨菜、黄豆等,初入口时,感觉寡淡,有些失望。可是,这碗胡辣汤越喝感觉越有味道,酸辣恰到好处,最后简直是爱不释口。
看不出来,这家不起眼的小粥铺的羊肉一绝啊,肉质细嫩入味,慢吞吞的老板仔细地切着薄片,羊肉一般是10元和15元一盘,我吃到兴奋处,把剩余的羊肉一股脑倒进胡辣汤里,连吃带喝,感觉更爽。
漫步在曲阜的大街小巷中,那种独有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值得慢游的小城,而我没出息的我已经开始期待着下一顿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