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历史名人之系列
言如泗,字素园,是江苏昭文人,孔门弟子言偃子游的七十五世孙,正宗的圣贤后裔。乾隆年间,先后在垣曲、闻喜、解州等做过十数年的地方官。在任期间,他注重农田水利,垒堤疏河,为民造福;又对县学(文庙)进行了大的维修。后又调任解州知州,纂《解州全志》,堪称一大功绩。他推崇关羽,主持增修解州关帝庙结义园及常平村关帝祖庙。他还为保护盐池,对北堰亦加高培土,渠防加固。——摘自《河东历史文化展示中心展陈人物名单》清代名吏言如泗的几个闪光点
王志英整理
清代名吏言如泗,字素园,是江苏昭文(今常熟)人,是孔门弟子言偃子游的七十五世孙,正宗的圣贤后裔。清乾隆三年,言如泗受邀参与了“临雍”大典。事后,乾隆皇帝恩赐他为“贡生”,担任正黄旗官学教习。十四年起,历任山西垣曲知县,闻喜知县,解州知州。乾隆二十九年,调任湖北襄阳知府,治安有方,民间夜不闭户。乾隆三十四年因失察属员罢官回里。倡议修葺游文书院、西城书院和邑学,增刻家乘……体恤百姓造福一方乾隆14年,言如泗担任垣曲知县,因县城毗邻黄河(在今天古城镇一带,现已被小浪底水库淹没),常年遭到黄河大水威胁,言如泗便率领百姓垒石筑堤,阻挡河水,取得很大成绩。当地有一条黄河支流叫毫河,早先的几条引水渠年久淤积,无法灌溉农田,言如泗就率领百姓将其疏浚,使得水渠重新发挥作用,当地百姓为了感其恩德,便将水渠命名为“言公渠”。后来,言如泗调任闻喜。到任后,言公又着手治理水流湍急的涑水河,还开挖了几条新渠,沿岸五个村的农田得以灌溉。担任解州知州时,解州城南有一条白沙河,地势很高如空中悬河,严重威胁盐池与解州城池的安全,言公便向上级请示动用“盐帑”(清代拨给地方各盐场收购余盐的库银)在白沙河两岸修筑五里多长的石堰,才解除了这一隐患。运城姚暹渠,以防洪、排涝,保护盐池生产为主,并非灌溉农田,但自古维修任务却是由运城盐商和普通百姓共同承担。但不法奸商推卸责任,只由百姓独自维修。言如泗调任解县知州后,为保护当地百姓利益,多次与盐运使交涉,最终达成共识,由商民分担修渠任务。爱民如子扶正祛邪言如泗爱护读书人,体谅老百姓,他嫉恶如仇,对不法歹徒严厉打击,绝不心慈手软,任职解州期间,竟达到了“夜不闭户”的程度,一时传为佳话,古今罕见。乾隆29年,他又调任湖北襄阳任知府,当地治安混乱,盗贼横行,那些坏人听说言如泗来了,一个个溜之大吉。言如泗之威慑力可见一斑。为了整治不法之徒,他特制了一种法外刑具——木榔头,经常用它来击打罪犯的小腿骨。言如泗的夫人贤明仁德,多次苦劝:“国家有国家的刑罚,你为什么要非法拷打,这是你应该做的吗?”但言如泗执意不听。第二年,言如泗的孙子面世,非常英俊,却双脚软得站不起来。他的夫人想:“不是经常讲因果报应吗?这恐怕就是。”于是,又拿孙子说事,劝言公不要法外设刑具。言如泗听了,才猛然醒悟,懊悔自己从前犯的错误,当即就把木榔头烧毁了。从此以后,言如泗断案时,讲究以诚相待,不再崇尚严刑逼供。他孙子的脚骨长到10岁后也渐渐结实了,走路和正常人一样。重教育人保护古迹言如泗为官20年,以爱民教士为先务,创建垣曲、芮城、平陆书院,并整修东雍、解梁、条山书院,延师主讲。乾隆三十四年因失察属员罢官回里,兴建言子墓,倡议修葺游文书院、西城书院和邑学,增刻家乘。著有《言子文学录》、《言子家乘》、《解州志》、《常昭合志》、《初仕一览》、《还初笔记》等。言如泗每到一地,总要修葺孔庙,尽管他从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出发,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为奋斗目标,但给人民群众的确办了不少好事,在历史上是应予肯定的。言如泗在垣曲期间,曾大修文庙,并作《重修垣曲县学记》和《弦歌书院记》等文,以重学育人。在解州期间,重修解州学宫,即解州文庙。计修大成殿五楹,两厢各五楹,戟门三楹。又在庙西建明伦堂,起学舍六楹,立尊经阁。乾隆二十八年(),他在安邑,曾捐俸倡修舜帝庙;在平陆修旧县书院。他推崇关羽。乾隆27年(年),言如泗改关帝庙中八卦楼为御书楼,改麟经阁前楼为刀印二楼,修缮东西大牌坊,又在庙南结义园增建三义阁、熏风亭等,在庙西建“关夫子故里”碑亭。在常平关帝庙又增建祖堂五楹、大门三楹和宫厅一座。至少从保护文物古迹的角度看,言如泗是功不可没的。解州关帝庙中,历代题赠关圣人的牌匾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为整个景区增色不少,尤其是言如泗在御书楼北正门亲手书写的“绝伦逸群”木质横匾,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和中肯客观的评价,令数百年来无数瞻仰旅游参观者交口称颂,感叹不已。著书立说修撰志书盛世修志。乾隆十九年,言如泗由垣曲转任闻喜县知县,亲自手撰《修闻喜县治记》。在他的监督下纂修了志书,言如泗后官湖北省襄阳知府。晚年归故里,卒于家升任解州直隶州知州后,管辖夏县、平陆、芮城、安邑四县及运城镇,他又领导纂《解州全志》,并写了序文。解州志书前无全志之称,他将本州及州属的安邑、夏县、平陆、芮城等县联系起来修志,其编排次序先州后县及专镇运城,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可分可合,各适其用,实为创新,堪称一大功绩。嘉庆11年,言如泗仙逝,享年91岁,可谓仁者多寿。光绪年间,他被列入“名宦”,受到朝廷纪念。(责编:张国平)
运城网信备A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