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学宫,千年古城的文化地标

河源龙川,南越王赵佗的发迹之地、广东最早立县的4个古邑之一,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无论是作为秦代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交融之地,还是明清时期交通发达、商贸鼎盛之地,南越文化到现在仍生生不息、迸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就与其强大的包容性密不可分。

龙川故城佗城是一座拥有年历史的古城,是全国唯二至今仍保留学宫和考棚共存的地方之一(此乃官方介绍,但渝帆觉得可能不太准确,因为之前在云南建水也有学宫和学政考棚,加上河北定州和龙川,至少也有三处了)。所谓的学宫,就是政府设立的学校;而考棚就是科举考试的考场。

学宫左右两侧还分别摆放着一钟一鼓,晨钟暮鼓,敦促学子珍惜学习时光。大钟上有龙川孔庙四个大字,而这里所谓的孔庙,其实也就是龙川学宫。

学宫前楼梯间的唐碑上鱼跃龙门的形象栩栩如生,上面还有两只向着太阳的凤凰,画面感极强;

雕梁画栋,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不愧为广东文物保护单位。

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古代工匠的精心设计与细心雕刻

大成殿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大殿由木质结构组成,一根根支撑的木柱据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正中供奉着万世师表——孔子的金像;他的两侧是4位徒弟,分别是颜子、子思、孟子和曾子;两侧又分列着他的十二门生。

此为孔子最得意的十二门生,一边六位

中间者,自然是万世师表——孔夫子

大成殿的后方是明伦堂,明伦堂是上课的地方,堂外摆着写有“龙川孔庙”字样的大香炉,里面供奉着主管考试、被文人最尊奉的文曲星文昌帝,如今仍有许多学子考试前来许个愿,祈求考上心仪的学校;另一边摆放着古人读书的桌椅,还有写有“六艺”的书法作品,让游人对古代学宫的环境又有更形象的认识。

学宫的最后面是尊经阁,尊经阁是以前藏书的地方,现在则展览着各朝文物,如宋代青砖、明代瓷盘;门前上百年的四季桂和罗汉松似乎也在叙说这些久远的历史。

大成殿全景

明伦堂的细节

龙川学宫位于佗城镇小东门,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据旧志记载,龙川县于唐代始建学宫于城北。现存的孔庙建于清顺治七年(公元年),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规模极为宏伟。庙前有照壁、长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东西庑廊;正中为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各自独立建筑,又浑然一体,设计新颖,构筑奇特,显示出中国古建筑工艺的高超。大成殿为孔庙的主体建筑,清嘉庆元年(公元年),御颁“至圣先师大成殿”的金匾悬挂于殿门上。清末民初,庙宇曾一度被县行政机关占用,后划给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作校舍。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尚存,现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