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设县,属

呼和浩特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9281803.html

郁震宏

一、说天

天地对应,古人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国相分配,所谓天文“分野”。二十八星宿中,斗宿对应吴国,牛宿对应越国。《至元嘉禾志》说:

嘉兴乃斗之分野,而崇德(今桐乡)处吴越之间,则独在斗、牛躔度之交。

桐乡在春秋时期,处于吴、越两国的边界,因此在天文分野上,就对应斗、牛两宿之交。当然,这是古人的观念,可信与否,不必深求。但我们写家乡的文章,完全可以拿来用的。比如王勃《滕王阁序》说:“星分翼轸。”翼、轸是天上的星宿,对应楚地。倘若写《桐乡赋》,也就可以写一句“星分斗牛”了。

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对古人应具了解之同情,需要时时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有助于读懂古书。比如说,唐朝人范传正写的《李白墓碑》里说李白:“往来斗牛之分。”光看字面,斗、牛是天上的星宿,李白怎么能在天上往来呢?难道唐朝的时候已经有了航天飞船吗?这当然不是的,这里说的“斗牛”,就是指天文分野,代表地上的吴、越两地,所谓“往来斗牛之分”,即往来吴、越之间。

再如写“曲径通幽处”的唐代诗人常建,他是哪里人,一直是个谜,但他有一首《江行》诗,里面写道:“明月异方意,吴歌令人愁。”又说:“万里无归信,伤心看斗牛。”结合起来看,尽管我们不知道他具体是哪里人,但大致还可以推测,他的家乡应该在吴越一带。因此,略知一点古代天文,对于研究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地

首先要分清“两个桐乡”的问题。一个是浙江的桐乡,一个是安徽的桐乡,这个问题,很容易混淆,比如当代著名学者祝尚书先生的《宋人别集叙录》里,就将安徽桐乡人朱翌误认为是浙江桐乡人了。

浙江的桐乡,是公元年设立的县。安徽的桐乡,历史上出现的非常早,《汉书-朱邑传》中就有,它是庐江郡舒县下面的一个乡,今在安徽桐城一带。《汉书-朱邑传》说,朱邑年轻时在舒县的桐乡做小官,特别爱护老百姓,当地老百姓也特别喜欢他。朱邑后来官至大司农,临终的时候,对子女们说:

我故为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我桐乡,后世子孙奉尝我,不如桐乡民。

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官民一家亲”的著名典故,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比如王安石诗里说:“亦见桐乡诸父老,为传衰飒病春风。”这里的“桐乡”就是指安徽的桐乡。可以这样说,在浙江桐乡设县之前,也就是公元年之前,古书中出现的“桐乡”,百分之九十九说的是安徽的桐乡。

桐乡地理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是境内没有一座山,是浙江省唯一的无山县。桐乡本来有山,年5月,崇德县含山乡划归湖州吴兴县,桐乡县殳山乡划归海宁县,桐乡从此就成了无山县。

其次,桐乡有京杭运河经过,京杭运河在桐乡境内的崇福镇又分为两支,一支往南至海宁长安镇,折西至杭州,这是上塘运河,也即隋唐运河。一支从崇福镇往西过大麻镇,入杭州境,这是下塘运河,是元朝时候开凿的。

除运河外,桐乡水道密布,著名的河流有三沙渚塘、三九里港等,地名也多与水有关,以埭、坝、堰、浜、河、桥、荡、栅等命名者随处可见,是典型的水乡泽国。桐乡无山多水,尤以西部地区为最突出,有白荡漾、桑泽湖漾、野菱滩等。

三、说沿革

桐乡,明宣宗宣德五年()设县,属嘉兴府,因县政府设在梧桐乡,因名桐乡。在此之前,属崇德县,崇德县原有崇德乡,县府设于崇德乡,因乡名县。崇德县,后晋天福三年()设县,此前属嘉兴县。年,崇德、桐乡分县而治。年11月,两县合并,称“桐乡县”。

年,崇德设县,这时候的崇德县,只有7个乡。到了宋神宗熙宁十年(),嘉兴县西边的梧桐、永新、清风、保宁、千金5乡划入崇德县,加起来一共12个乡,现在桐乡市区域的基本框架即奠基于此。

元成宗元贞元年(),崇德升州,崇德州的历史维持了74年,年,又恢复为“崇德县”。清圣祖康熙元年(),崇德县改名石门县,民国时恢复崇德县旧称。年5月,原属德清县的大麻划入崇德县,崇德县含山乡划归吴兴县;原属吴兴县的乌镇划入桐乡县,桐乡县殳山乡划归海宁。本年11月,崇、桐两县合并。

桐乡,古称“御儿”、“语儿”、“女儿”等,是古吴越地名,其义不可考,今桐乡地名如语溪公元、语儿溪等,皆其遗存。春秋时期,桐乡地处吴越边疆,隶属不常,境内有石门、何城、萱城、晏城、纪目坡等吴越战争遗迹。秦始皇统一六国,郡县天下,桐乡地属会稽郡由拳县,公元年,会稽郡分出吴郡,由拳属吴郡。公元年,由拳县改称“禾兴县”,年,禾兴改名嘉兴,“嘉兴”之名,肇基于此。

四、说市镇

桐乡最早的市镇,见于《至元嘉禾志》记载,有6个,分别为语儿市(今崇福镇)、凤鸣市(今属梧桐街道)、青镇市(今乌镇)、洲钱市(今洲泉)、石门市、皂林市(已废)。

除以上6市外,今桐乡之濮院镇,当时称“永乐市”,属嘉兴县。龙翔街道之炉头,成市在明代中期。大麻、河山、屠甸、高桥等镇成市历史均晚。

五、说特产

特产有时代性,一代有一代之特产,如今之“阿能面”,古未有也。桐乡一地,五代时期有千乘枣,宋元时期有语儿梨,清代有桐乡辣酱、烟叶、杭白菊等,高桥有糕点,大麻产青鱼,均颇著名。

现在所知桐乡最早的特产,当属“语儿巾”。唐朝诗人元稹《和乐天送客游岭南》诗云:“贡兼蛟女绢,俗重语儿巾。”

元稹自己注解说:

南方(岭南)去京华绝远,冠冕不到,唯海路稍通吴中,商肆多榜云:“此有语儿巾子。”

语儿巾,即语儿所出之巾。桐乡丝织品自唐至宋元一直著名,《至元嘉禾志》在嘉兴地区特产”帛之类“下列13种,其中有11种出崇德县(今桐乡)。

桐乡蚕桑重地,清代施钟成《玉溪杂咏》就说:“石门叶市,甲于禾郡。”石门布也负盛名,《玉溪杂咏》云:

昨日金陵标信到,客帮都道要东庄。

施钟成注解说:

石门布以东庄(出产)著名,远商争购之。

六、说人

谭其骧先生有《湖南人来源考》,桐乡人之来源,也值得研究。按地方志、家谱、文人文集等记载,吴、许、李、朱、钟离、陆、顾、沈、徐等姓,是六朝隋唐以来的桐乡土著。

桐乡人的外地来源,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宋朝南渡及之后一个时期。举例而言,宋室南渡时,北方士大夫就有近20家迁居洲泉镇,其中可考的有赵、苏、吕三姓。

另有莫氏家族从杭州、陈氏、蔡氏从福建、王升家族从开封,王琮家族从杭州,木氏家族济南、辅氏家族从赵州、时氏从彭城、贝氏从苏州迁居桐乡,都成为桐乡一地大家族,对桐乡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元明两代,外地迁入桐乡的数量也不少,如桐乡汪氏,崇福曹氏,乌镇漏氏、壶氏、夏氏,龙翔街道沈氏,崇福曹氏,石门吴氏,大麻徐氏、金氏等皆是。

太平天国后,又有温、台、宁、绍及河南等地大量移民迁入桐乡。

当然,从桐乡迁到外面的也有不少,比如陆文圭家族,南宋时迁居江阴,清代时期,桐乡冯氏、汪氏迁居嘉兴府城,金氏迁居太仓、陆费迁居汉中等,但他们还都以“桐乡”作为籍贯。

现在很多朋友都在写“桐乡历史十大名人”,每个人的心里,所谓“名人”,自然有同有异。比较客观地说,除吕留良、张履祥、茅盾、丰子恺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外,能被从《史记》到《清史稿》二十五部正史列传的人物,当然毫无疑问是历史上公认的“名人”。

桐乡人在二十五史里列传的,也有不少,比如《宋史》里的陈垲,《元史》里的张伯淳,《明史》里的鲍恂、贝琼、程本立、潘蕃、吴尔埙,《清史稿》里的劳之辨、方薰,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名人,不仅仅是桐乡一地的名人。

桐乡历史上的文化群体,最突出的理学色彩。宋代辅广、清代张履祥入祀孔庙,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县有两人入祀孔庙,杭嘉湖地区,也只有桐乡。除了辅、张之外,桐乡历史上的理学家还有宋朝末年的卫富益、元朝的俞天民、俞镇,明初的鲍恂、程本立,明代中期的胡其久,清初的吕留良等等。

除了理学,桐乡医学、佛学也极其著名。医学名家有张千里、金子久等。桐乡特别出名的三大妇科,一是赵郭妇科,从北宋以来一直至清朝;二是陈木扇妇科,自宋以来传承至今。三是沈氏妇科,十六传而至明代沈济远,他行医于石门镇,著有《女科名医类案》。

桐乡佛学,唐末五代时有无著文喜禅师,宋代有净因法成禅师,元朝有日观子温禅师,至近代太虚法师(—)而集大成。

七、说方言

桐乡方言属吴方言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具有吴方言的共同特点,比如保留浊音、入声、分尖团等,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这里就简单举几个例子。

桐乡方言与周边地区略有不同,如表示完成式的后缀,桐乡人一般说成“特”,如“好特”、“晓得特”,与桐乡交界的余杭则说“杰”,声缓如“权”,如“好杰”、“晓得权”,此两地属浊音后缀。海宁一般说“只”,如“好只”、“晓得只”,是清音后缀。

桐乡内部方言也有区别,同一个“梅”字,大麻、崇福、乌镇发音都不相同。桐乡主要由原崇德、桐乡两县组成,原崇德县和原桐乡县核心地区的方言(不计边缘地区)有所不同,如说“什么”,崇德人一般说成“gang”,桐乡人一般说成“啥”。走路,崇德人一般成说“条”,桐乡人一般说成“逃”。如此之类,不一而足。

大麻镇原属德清,在桐乡地区,大麻与杭州最近,“儿尾”是杭州方言的一个特色,大麻方言也有类似现象,比如“茄子”、“筷子”,桐乡一般都说“茄子”、“筷子”,大麻人说成“茄儿”、“筷儿”。在桐乡地区,如果你听见人说“茄儿”、“筷儿”,一般可以断定他是个大麻人!

在称呼方面,桐乡人一般分别姨父、姑父,大麻人则一律称为“干爷”。这也是桐乡内部方言的一些区别。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5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