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二虎
一、金朝的汉族臣民
张柔,字德刚,涿州定兴人(今保定定兴人),他所处的时代涿州是金王朝的辖境,也就是说是金统治下的汉族臣民,他年少习武,以豪侠仗义闻名乡里,当元太祖八年(公元年),蒙古铁骑南下中原,攻陷河北、山东等地,逼迫金朝皇帝从中都(今北京)迁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以避蒙古兵锋,面对蒙古铁骑的蹂躏,张柔慷慨激昂地振臂一呼,组织亲属及乡亲们数千结寨武装起来自保,抗击蒙古兵马的劫掠。
时为金中都经略使的苗道润是金贞祐年间在河北起义军的将领,颇得士心,他发现张柔是一个将才,有信有义,作战勇猛,具大将之风,在民间拥有良好的信誉,便任命张柔为定兴县令,与蒙古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得到赏识,苗道润请示金廷提拔他为昭毅大将军,遥领永定军节度使兼雄州管内观察使,权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也就是说他自己有权招兵买马,全权处理辖境的军政事务,成了中都经略使田道润麾下得力战将。
后来苗道润与副将贾瑀彼此争权,朝廷出面调解,这个贾瑀假意约和,暗中伏兵杀害苗道润。
贾瑀得手后,得意地致书张柔:我之所以能够杀了苗道润,全靠你不发兵救苗道润,助我得手。
张柔看了不由大怒:“贾瑀这个无耻之徒,杀我恩公,我恨不剥其皮吞其肉,今日你还如此戏耍我。”
于是传檄苗道润的部下,会兵易州讨伐贾瑀,为苗道润报仇。
这时,苗道润手下将领何伯祥带着苗道润所佩金虎符投奔张柔,告知苗道润部将靖安民代领苗道润部众。
于是张柔整军出发,擒获贾瑀,剖其心祭祀苗道润。金廷任命他为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本路经略使,行元帅府事。
二、元朝的汉族臣民
元太祖十三年(公元年),张柔率部与蒙古大军激战于狼牙岭(今河北易县紫荆关附近的狼牙山一带),马失前蹄被俘,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在蒙古将领的劝说下,投降了蒙古帝国,当时蒙古人对各地归降的官僚、将领大多沿用他们在金廷所任的职务,便于管理当地军政,就让张柔担任原来的职务,率部镇守满城(今河北保定市满城区),以此为立足之地,屡立战功,占领了以保州(今河北保定市)为中心向周边发展的三十余个城镇,深得成吉思汗赏识,升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
张柔清醒地认识到,小小的满城不利于对河北东南部地区的统治,更不利于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便打算迁治所到保州,原因是这里是平原又据南北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便奏请成吉思汗得到允许。
公元年,张柔移镇保州,刚到保州,这个连年遭受战乱的城市几近荒废,张柔到了保州,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保州城。
这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历时数年,一座全新的保州城规模空前,城坚墙厚,军事设施齐全,除了官署,还给老百姓安置了宜居的环境,修建了孔庙,引水入城,前后兴建了四座园林,分别命名为“寿春园”“种春园”“雪香园”与“芳润园”,其中雪香园开挖了一方莲池,池内遍种荷花,故人们习称“莲花池”,也就是今天保定城中的“古莲花池”前身。
当时在张柔手下当幕僚的郝定在其《临漪亭纪略》中写到:“茂树葱郁,异卉芬茜,庚伏冠衣,清风戛然,迵不知暑。澄澜荡漾,帘户疏走,鱼泳而鸟翔,虽城市器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可谓胜地也。”真乃“涟漪夏景”,北地“小西湖”。
三、汉世侯的翘楚
元太宗窝阔台继位,张柔统所辖兵马随蒙古大将速不台围金王朝的汴京(今开封),这时的金哀帝完颜守绪出逃,金守将崔立兵变,夺得金汴京兵权,献汴京城投降。
张柔又随蒙古将领塔察儿进围蔡州,金哀帝让位于宗室完颜承麟,自缢于城中幽兰轩,末帝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金王朝落幕。
张柔奉命入觐元太宗窝阔台汗,因战功显赫,被任命为万户,兼辖区管理军民,成为占据一方的汉族世侯。
在金元之际,蒙古在其占领的中原地区除了派遣鲁花赤(蒙古语,意为镇守者或管事官)进行政治监督,派探马赤军进行控制外,主要依靠汉人地主武装的头目经营管理一方,这些头目各有辖区,被称之为汉族世侯。
关于探马赤,专家们有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来源于突厥语“达摩支”,意为达官;有的说来源于契丹语“挞马”,其意扈从官;有的说本身就是蒙古语,其意“收集”。探马赤,是蒙古人的一种军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拣选出来的士兵,组成精锐部队,一般都充任先锋,战事结束后驻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者军。
这些世侯集军、民、行政、财务大权于一身,称霸一方。
在权力继承权上父子相袭、兄终弟及,形成家族管理。其中一些有胆识有目光的世侯,为了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实行有效的、长久的统治,为了保存沿续中原文化的传统,纷纷开设幕府,招纳流落在民间的汉族士人。
张柔就是这些汉族世侯的翘楚,在蒙古灭金战役中战功赫赫,与严实、史天泽成了当时最有实力、最有远见的世侯。
四、抢救汉文化
张柔虽然是一员武将,起于乱世,却深慕博大的汉文化,注重接纳各类士人,当蒙古大军攻占金汴京,将领们都四下抢掠女人财帛,而张柔率部下赶到金史馆,把“金实录”抢救出来并给予保护,为日后元朝修撰《金史》留下珍贵的资料。
他还从屠戮战俘的刑场上救出了金王朝的最后一位状元王鄂,将他接回自己的大本营保州城,成了自己幕府中的参议。
聚集在张柔幕府的人才除了王鄂,还有郝经、乐夔、敬铉等,都是当时的出类拔翠的人才。
王鄂在张柔这里生活了十余年,后被忽必烈征召到其藩邸,忽必烈继位后提拔到翰林院工作。当时忽必烈时期的诰命、大典册皆出自王鄂之手。
敬铉后来官至中都提学,著有《春秋备忘》一书。
郝经更是名动天下的大文士,颇有识见与智慧,他提出“用中国传统的方式治理中国的就可以做中国的皇帝”,这样有远见的政治主张迅速在蒙古统治下进入汉化管理。
郝经在张柔手下服务了二十五年左右,后来成了忽必烈创建大元王朝的智囊团重要人物。
蒙古蒙哥汗灭于攻宋的钓鱼城前,郝经敏锐地分析时局,向忽必烈提出《班师议》,主张先与南宋议和,轻骑迅速北返,以便赢得时间,组织力量与其幼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占得先机。
忽必烈正是采纳了郝经的建议,取得与阿里不哥争汗位的胜利,建立了大元王朝,可以说,张柔以及他这些幕僚在忽必烈前期政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五、是非功过后人说
张柔大半生征战,目暏战争对老百姓的伤害,他感慨地对手下说:“吾用兵,杀人多矣,宁无冤者?自今以往,非与敌战,誓不杀也!”
大意是:我这个人青年时兴义兵以来,带兵打仗,杀了无数的人,这里面一定有冤死的老百姓,我很愧疚,从今往后,除了战场上与敌人正面交锋以外,我绝不妄杀老百姓!
由此可以看出,张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清醒地认识到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对百姓的伤害,因此,他只要一有机会就对蒙古帝国的统治者谏言,不要妄杀无辜,无要对城市进行毁灭性抢掠,注重民生民苦,发展地方建设。
公元年,七十一岁的张柔年老功高被忽必烈封为安素公,退休养老,他共有十一个儿子,把保州地区(顺天路)的管理交给了八子张弘略。
公元年又受命主持营造大都北京的工程,随后被晋封为蔡国公。
公元年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张柔的九子张弘范奉命在广东崖山一战,灭了南宋,也让张柔父子被后人所唾骂,褒贬不一,然而,我们应该站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回眸历史,而不是以今日的角度谈论功过是非,每一个时代的英雄都有他自己的局限。
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相关阅读:南宋与元朝最后的决战是张世杰与同宗兄弟张弘范之间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