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西江悦鱼,喜欢一个人发呆,看书,行走。让我们一起去山水田园,烟火市井里,体验红尘的活色生香,感受一样或者不一样的百态人生。
资中古城,位置在四川资中县城,也有的叫做资州古城,实际上资中这个名字,在秦灭巴蜀,实行郡县制就有了,至今已有年历史。西魏废帝二年(公元年)设资州,所以资州这个名字历史要短得多。
隋文帝开皇七年(年),资州治所由资阳迁在磐石县,所以资中古城又有磐石古城的称呼。资中古城建城的历史,其实应该从现在才开始计算,也已经有多年了。
“千年资州府,巴风蜀韵城。”资中是成渝沿线上唯一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古城西北依山、沱江穿城而过,城在山中,山在城中,山环水绕,风光旖旎。
从空中俯瞰资中古城,就像一艘船,船头在大东门,船尾在西门,中街和南街宛如一只插在船头的篙杆,所以资中有“船城”之称。
资州古城是成渝古道上第一个州府所在地,现存米古街、13座牌坊、文庙、武庙、东岳庙、重龙山、永庆寺、君子泉石刻等古建筑。
资中人一提起来就神采飞扬,深以为傲的当然是状元街和文武双庙了。
状元街,因历史上这条街曾出过两名状元:南宋状元赵逵和清代状元骆成骧而得名。这条街全长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武双庙等一些完整的古建筑也坐落在此街上,是资中古城保护核心区。
赵逵是南宋高宗朝的状元,他的文章风格和苏轼相似,宋高宗曾称他“小东坡”。据说他力主抗金,为人刚正不阿,在任时常与奸相秦桧相斗。
赵逵中状元后,家乡父老在赵状元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建了状元祠,清代扩建成为书院,民国时改为学校,现在是资中县三中。
让状元街再度出名的清末状元骆成骧,他是满清二百多年统治过程中,四川唯一的一位状元。
骆成骧,字公啸,生于清同治四年(),内江资中县舒家桥七里沟人,30岁时以一篇不足字的《殿试策》痛陈时弊,特别是文章中“君忧臣辱,主辱臣死”打动了光绪帝,被钦点为状元,因出身贫寒,人称“布衣状元”。
骆成骧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历任春闱、秋闱主考官、京师大学堂提调。年的时候,骆成骧赴日本考察宪政,两年后回国,先在桂林地区主持法政学校,后来则前往山西担任提学使。
辛亥革命之后,骆成骧返回四川,被推举为四川省参议会的议长,主持四川高等学堂。后来又担任北洋政府的国会议员,主管四川国术馆,并担任武术会会长。
文武双庙同在一条街相峙而立,听说是非常少见的。其实个人觉得很正常,最早的读书人是文武兼修的,读书从来都是辛苦的事情,身体不好未必熬得过考试,过去考试的条件可并不好。骆状元就喜欢武术,还担任过武术会会长。
文庙的主体建筑及布局仿山东曲阜孔庙,供奉的当然是至圣先师孔圣人。只不过资中文庙的孔子像是站像,因为孔子曾经于周敬王二年(前年)前往洛邑造访资中人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
资中是苌弘的家乡,孔子毕生提倡“尊师重教”的学说,所以孔圣人就只好站着了。资中文庙的这尊孔子站像,高3.85米,比山东曲阜的孔子像还高65公分,重达7吨,加上脚下的基座共有5.05米之高,重达12吨,以整块巨石雕凿而成。
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明成化年间重修,清道光九年(年)迁到现在的位置重建的。至今仍保存完好,建筑工艺精美,屋面装饰的青黄色琉璃瓦,翼角起伏交叉,雄伟壮观。
资中是古代巴蜀三大文化区之一,自古有“文风甲川南”的说法,这里文风鼎胜,人才辈出。从北宋至清末,两人金榜夺魁,人进士及第,人考试中举。
史料记载,清代末年,资州的书院达11所之多,为全省之冠。自光绪十五年到二十一年的七年间,资州就有五人连登进士第。出现了“文状元(骆成骧)、武榜眼(徐海波)、一文二武三进士”连登科甲的佳话。
武庙跟文庙相距百米左右,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经过清乾隆,同治时期先后三次修葺,供奉有武圣关羽,武穆岳飞。小时候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说岳全传》,以前很崇拜岳飞的。
有人说资中古城如果没有受过严重破坏,可以为全川三中(资中,阆中,巴中)之首。好在还有“一山一街,一阁一寺,文武双庙”留存了下来,连接着历史两头,供后来人流连观赏。
走在这米的古街上,怀古思今,思绪万千。远处有少年嘻笑声传来,不由一笑,现在,想去吃一碗资中久闻大名的“兔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