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殷晓圣
浙江衢州市的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孔祥楷,是孔子第七十五代嫡长孙。年,衢州恢复南孔祭典,此后15年间,孔祥楷每年都亲自策划祭祀主体和祭孔典礼系列活动,积极弘扬儒家文化。年末,半月谈记者专访了这位80岁的孔氏南宗“掌门人”。
“不逾矩”“做仁人”
半月谈记者:经历了在外求学、务工、从政,再到掌管家庙,一路走来,您的角色转换很多次,但孔氏传人的身份一直没变,这对您意味着什么?
孔祥楷:我生在衢州,在这里上学,对儒学的认识是从家教开始的,小时候家教很严,要守规矩。年,我考上大学去了西安,毕业后分配到河北矿山,之后调往辽宁沈阳。年,衢州市政府邀请我回乡掌管家庙,担任孔庙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这些年间,我的角色变了很多次,但在我心中,“不逾矩”“做仁人”的儒家思想没有变过。
明朝时,皇帝封孔子第59世嫡长孙为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年,这一职务被改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年,年仅6岁的我成为最后一任奉祀官。做孔子的传人是一份责任,它促使我不断学习、继承家学。衢州是南孔圣地,是孔氏南宗的传承之地,传扬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
半月谈记者:年您首次作为主祭参与祭祀,有什么样的感受?
孔祥楷:从年恢复南孔祭典,我一共参与了15次祭孔仪式。主祭的职责更多,从写祭文到选择《论语》章句,祭孔的礼乐、《大同颂》等祭祀歌曲也由我自己谱曲。主祭身份相当于孔夫子的“汇报员”,说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年由我直接向孔夫子“汇报”。从陪祭到主祭,我经历了这些转变,也算圆满了。
年轻人要读圣贤书,立修齐志
半月谈记者:您提出“当代人祭孔”的提议,其意义是什么?
孔祥楷:儒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深远长久。孔子思想核心是仁,孔夫子教我们怎么做人、做好人,怎么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所以他的思想对当下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人祭孔”是我们思考之后做出的决定。年我提出这个观点:谁来纪念孔夫子?是当代人,要用当代人的方式祭孔。
半月谈记者:今天我们如何来祭孔,想必您一定有更深刻的体会。
孔祥楷:今人祭孔,不是演戏,而是要从祭孔的过程中收获现实的意义。对待传统文化既要传承,也要推陈出新,赋予祭孔以时代意义,让当代人真正理解儒学、领会孔子思想。当代祭孔就要突出“百姓祭孔”“当代人祭孔”的特色。每年我们都会思考契合时代背景的祭祀主题,邀请不同的群体来参与,帮助大家认识和了解孔子思想。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在“修身”,如果每个人能把自己管好,那么世事顺遂,社会也就和谐了。
半月谈记者:现在许多年轻人感到压力大,您觉得儒学思想能否帮助他们振奋精神?
孔祥楷:是的,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很多非常具体的困难:需要为生活而拼搏。他们身边有许多诱惑,很难有时间静下来读书。因此,我想把“读圣贤书,立修齐志”这两句话送给现在的年轻人。我建议年轻人做一些切实可行的计划,把目标定得具体一点,比如想一想,怎样能够长久地做一个拥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
我不会是最后的“奉祀官”
半月谈记者:作为中国智慧的结晶,儒家文化会为今天的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孔祥楷:“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的话,对我们现在也有指导意义。
中国现在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把这些沿线国家都视作我们的兄弟。我们现在发展好了,也要让大家一起过好日子。孔子还说,“德不孤,必有邻”。如果一个国家谋发展不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邻国与其关系就自然融洽。这都是孔子思想对当下的积极意义。
半月谈记者:您已是80岁高龄,这么多年一直坚守在传承、弘扬儒家文化的第一线,是什么力量推动您这么做?
孔祥楷:曾有国外孔子学院的代表问我,身上流着孔子的血是什么感受?我说,我们的血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都要通过努力才能把事做成。
普及儒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实事,实实在在地把每一件事都做好,也是一种价值。我是孔子的后代,这不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份责任。我不会是最后的“奉祀官”,文化传承肯定会继续下去。总会有人接我的班。只是现在我还不能退休,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
责任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