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仰台湾孔庙在那鲜红色的巍峨宫殿里,充满

当我访问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时,孔仲尼铜像,表明师生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崇敬。到了台南,大任同学又带我去参观孔庙。台湾人尊崇儒学的风尚,是十分普遍的。我瞻仰过曲阜的孔庙、孔林和孔府。孔庙的雄壮辉煌,是世界无与伦比的。在我的故乡古城潮州,也有孔庙,去年我也趁学术会议之便参观过。台湾的孔庙过去称文庙,与潮州过去的称法相同,规模比潮州的稍大一点,因为台湾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恢复很重视,文庙也修整得很完整。

当时,郑成功到达台湾后,为了抗击外国侵略,有必要培养本地人才,因此,他采用陈永华的议,建孔,兴国学,聘请敦品励学之士从事教育工作,这一政策奠定了台湾中华文化的基础,我们进入孔庙的侧门,孔庙也是孔庙的东大门,即东大城坊,孔庙的大门朝南,除了祭祀和仪式外,大门通常是关闭的,。参观得走侧门。门上向外的坊楣上,有“全台首学”四个金字的横匾,进入大成殿,有康熙御笔“万世师表”,还有以下几代帝子所写的“圣神无纵”、“斯文在兹”等横匾。

同时,也是挂着台湾当代四位政要的题愿:蒋中正的有“有教无类”、蒋经国的“道贯古今”、严家淦的“万艺师表”。在大殿中央,有至圣先师孔子神位,两旁祀四配十二哲神位。东西两座祀历代贤先儒。东虎有礼器库,西庑有乐器库,后殿有崇圣祠,祀孔子五代祖先神位,记号的两旁为典籍库。大成殿前台中央——龙头雕饰的蝙陛——只有新科状元祭孔子时才可由此走上大殿,平常人是不敢的。

大在前有棂星门,门之外东为孔门,西为大路,表示讲究夫子之道,就要遵循德义,再前为泮池。根星门东为名宦祠、乡贤祠,西为孝子祠、节孝祠。东殿东畔为入德之门,当时由各县选送的学子均由此门进去,表示应从品德陶冶开始。再进为明伦堂,堂上写《大学》全章,指示世人立身处世之道。过明伦堂,东为文昌阁,相传前面有朱公祠。现已无存矣。东大成坊门左立有下马碑,书写“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门外路东立有泮宫石坊。

台湾每年九月二十八日孔子圣诞之日,将按照古代制度举行盛大的典礼,而中国古代传统仍然存在,我们参观孔庙的那天不是圣诞节,这座寺庙令人敬畏,非常安静,仅在庙前广场上的大榕树下,那里有一些小学生在画素描,老师在教他们,幼稚的笔迹轮廓清晰,老师的笔法认真细致,在鲜红色的宫殿中,在绿树成荫的荫下,充满了仁慈的气氛。

当然,台湾的孔庙不能与山东孔子故乡曲阜的孔庙相提并论,但是要在这样一个孤立的岛屿上保持如此完整的孔子传统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在日益繁荣的现代商业经济中,在这种情况下,台湾人对儒家的钦佩和儒家文化精神的弘扬也值得台湾人的赞赏。

大家对台湾的孔庙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