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野居而生身高19米海昏侯墓出的衣

引言

孔夫子开创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几千年以来的治世之道,其正统地位,无人能替。春秋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汉武帝时期的独尊儒术,儒学明显从那时开始,便牢牢占据了汉文化的主流地位,克己守礼也造就了古代的文化。

在你的心中,儒家大圣孔子会是怎样的形象?是翩翩君子,还是柔弱文人呢?

如果我告诉你,历史上真实的孔子,其实是一个1.9米的壮汉,千万不要被吓一跳。这不仅出自《史记》的记载,还来自海昏侯墓中,一件和孔子有关的文物记载。

年,海昏侯刘贺的墓葬被发现,随后更是从墓葬中,出土了有名的“孔子屏风”,也被称作“孔子衣镜”。从这件文物记载中,我们又再次颠覆了以往对孔子的认知。

(孔子衣镜)

一、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

海昏侯墓,其墓主人乃是汉朝的第九位皇帝刘贺。登基不过27天,便被大将军霍光废黜了,随后封地到了海昏,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

为什么说海昏侯墓珍贵呢?这是因为,他是我国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列候的墓葬。

从海昏侯墓中,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历史资料。从海昏侯墓当中,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编钟、琴、瑟等乐器,除此以外还有竹简、木牍,包括记载文字的漆简。对于一个墓葬来说,最有价值的有时候不是文物,而是记载历史的文字。

海昏侯墓从年开始发掘;在年时,刘贺的主墓室展开了发掘,正是在这次的发掘当中,出土了一块漆器的屏风,它出现在盗洞附近,本体变得四分五裂,还有许多零碎的木片散落在旁。

(海昏侯墓)

但从整个漆器的结构来看,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一面屏风。但紧接着,人们在这面屏风上,发现了孔子像,且是如今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当屏风被渐渐修复还原,学者们惊讶的发现,这不是一面屏风,而是一个带着镜子的镜屏。

整个镜子长76.3厘米,宽46.5厘米,由于体量过大,所以和我们如今的衣镜相似,于是也被称作“孔子衣镜”。

而且镜子的四周,还绘制了我国的传统神仙,西王母、东王公,以及四神像图,精美程度的确配得上刘贺曾经做过皇帝的身份。

而在这面镜子的背后,才是重头戏。镜子背后的漆木屏上画有孔子,以及其弟子颜回、子贡、子路、子羽、子夏一共六人。孔子的位置在稍微左侧的地方,其余五人分布排列,而在孔子画像的左边,则记载了孔子传记,约莫字左右。

(孔子衣镜背面)

这面衣镜的旁边,还出土了两个漆木的残件,上面是黑色的仙鹤,可见这两块漆木应当是做镜盖的。如果要使用这个衣镜,就必须打开这扇门,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物的精美。

更重要的是,这是出自刘贺主墓室中的文物,也就意同着,这座衣镜一定是刘贺生前经常使用的器皿。想象一下,也许刘贺每日早晨起来,面见的就是这面衣镜,背后所刻画的孔子生平与事迹,恐怕早就刻骨铭心。

可见当时的孔子地位,已经非同一般了。那么这面镜子的存在,真的只是用来欣赏容貌,或者是端看衣物的吗?

那自然不是,就如同学者王楚宁在针对孔子衣镜的考察当中,曾经说道“这种屏风的功能犹如镜子,但是它反映的是观赏者的道德,而不是容貌。

(镜子盖)

就如同后来唐代魏征所说,“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失”。所以刘贺在自己卧室内摆放此物,也是在时刻提醒自己的道德。且不说刘贺本人到底是不是个正人君子,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件文物中,看到汉代的文化风气。

而从“孔子衣镜”的传记以及《衣镜赋》当中,我们则更加发现了更多关于孔子的秘密。

二、身高一米九的壮汉孔子,与《史记》吻合吗?

在出土的“孔子衣镜”的记载当中,如今公布出来的资料,可以看出整个屏风的内容,分成了4个部分。除了孔子记载较多之外,还有子赣、颜回、子张三人的记载。其中在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生平记录。

(孔子传记)

“宋人也,曰房(防)叔。房(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颜氏女野居而生孔子”也就是说,他的父母二人叔梁纥和颜氏,是野居而生下了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子氏。

这里的子氏,其实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仅有姓还有氏,所以孔子其实是孔姓子氏。在这字的介绍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生平,其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鲁昭公六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也有“孔子长九尺有六寸……”这两处的记载是完一样的,可见孔子的身高,基本是得到认证的。这和一些无良媒体报道,孔子身高只有七尺九,是完全不符的。

(孔子)

九尺六寸的身高,如果按照现代的尺寸来看,足足有2米3了,这想必是有些夸张了。那么按照鲁国的尺寸,一尺约等于21厘米左右,于是孔子的身高应当是1.9米,并且今天的北京孔庙中,孔子像为1.91米,而曲阜孔庙的孔子像为1.92米。

可见“孔子身高一米九”这个论点,是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承认的。当然也有学者提出,这个身高可能性不大,但是不论是《史记》的记载,以及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孔子衣镜”来看,这个说法不是空穴来风。

有人说,那会不会是“孔子衣镜”照搬《史记》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司马迁尽管是汉武帝时期的人物,但是《史记》在成书之后,是没有流传于市面上的。而刘贺作为汉武帝的孙子,能够看到史记的可能性不大。

(刘贺)

并且《史记》真正的流传,是在汉宣帝时期,汉宣帝本人通过杨恽得知此书,之后才为天下人所知。那么杨恽是公元前66年被封侯后,汉宣帝才得知《史记》的存在,可是刘贺却在公元前59年便去世了,这六七年的时间,如今学者普遍认为,刘贺应当没看过《史记》。

毕竟西汉的朝廷,是严格控制了王侯拥有《史记》的,汉成帝时期,有王侯求取都遭到了拒绝,所以这时候《史记》空有名头,却没有正式发行。所以刘贺就更不可能有了,当我们翻看《史记》中的记载,和“孔子衣镜”中大部分都是吻合的。

可见在当时孔子的生平,至少是身高这一项是没有差错的。和许多人的猜想就是如此与之不同,孔子不是什么文弱之人,不仅身强体壮,还精神世界丰富,让人诧异。

(孔子雕像)

三、孔子乃是“野居而生”,是真是假?

在《史记》中记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在“孔子衣镜”中使用的是“野居”。而《史记》的说法却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世人都以为孔子是他的父母,在外野合时生下的,其中包括西晋的张华也曾说过此事,更认为孔子父母失德。

可见《史记》中的记载,从东汉时期就形成了很大的气候。而关于孔子出身的第二种说法,《纬书》中国记载,孔子的母亲是做梦梦到了黑龙,之后才有了孔子。但是这种神学说法,显然无法做为真正的参考。

那么在《孔子家语》当中的记载,又稍微不同,此书乃是孔子的十世孙所写,成书明显早《史记》。在这本书中的内容是,叔梁纥之前生了九女儿,没有一个儿子,于是他想纳颜氏的女儿妾,颜氏的小女儿愿意嫁给他。

(孔子衣镜)

由于两个人的年龄差距太大,于礼不和,所以二人在尼山居住并且有了身孕。所以这里的“野合”之意,指的是在野外居住。那么这个说法和“孔子衣镜”上的内容对上了。

而在经过我国学者的重重考证下,也有人提出所谓的“野合”,或许是想说孔子是出生于天地,是尼山的儿子,神化了他的出身。但不论怎样,这些都可以作为一个说法,从我看来,司马迁也不可能是在《史记》中,故意污名化孔子。所以,我也更加赞同“神化”的观点。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孔子,而其画像,作为我国发现最早的存在,也给历史添砖加瓦。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海昏侯墓当中,我们还发现了《论语》的《知道》篇。

(齐论-知道篇)

如今我们看到的《论语》,其实是张候之后的《鲁论》以及《古论》形成的,而《齐论》早已失传。然而《知道》篇正是出自《齐论》,这对整个中国的文化进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失传了年的《齐论》再次现世,其意义不言而喻。

而从出土的这些文物中,我们不发看出海昏侯本人对于孔子,以及对于儒家思想的喜爱,也可以看到那个年代下的儒家发展。而我们幸好有海昏侯墓,能够让我们发现更多关于孔子的秘密。

参考资料

王楚宁.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镜屏"复原研究[J].[-07-27].

邵鸿.海昏侯墓孔子屏风试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9(5):8.DOI:10./j.issn.-X..05..

佚名.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可能是穿衣镜[J].艺术品鉴,(6):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