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府文庙处在南京的冶山,该庙原在鸡鸣山,同治四年方迁建于此。其迁建的原因,跟太平天国战争有直接的关系,陈迺勋、杜福堃编著的《新京备乘》中说:
地即古冶城,相传为吴夫差铸剑处。晋建冶城寺。杨吴建紫极宫。宋改天庆观,苏轼有《天庆观诗》。明洪武间重修,易今名。凡大朝贺,百官习仪于此。山门径道,向折为九。清乾隆二十一年,高宗临幸,大吏鸠工,改作重门直达。前为三清殿,后为大通明殿,栋宇崇深,规制钜丽。二十几年,皇太后发帑重新,乃为金陵道观之最。旧有道藏,陈雪峰尝就录音义。成丰乱作,悉成灰烬。同治四年,李文忠公就其旧址改建孔庙,江宁府学宫附焉。
卞壸文保牌
在此前的一年,即同治三年七月十九日,曾国藩率领湘军攻入天京,天京即南京。太平军占领南京后,以此改建为首都,称为天京。清廷设置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将此城围困了十年,原本天京城内约有五十万至九十万人,到太平天国后期,全城仅余七万人。按照李秀成自述,湘军破城前夕,城内已不到三万人。
天京城被攻破后,曾国藩迅速入城,为稳定政局,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裁军、垦荒、招商等等,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恢复被太平天国破坏掉的文脉。夏维中、张铁宝、王刚等编著的《南京通史·清代卷》中称:“太平天国为了确立上帝独尊,首先要打破孔子权威。定都江宁之后便掀起焚禁古书运动。”为此,太平天国宣布:“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术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得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而后在全城范围内搜查儒家经典,只要搜出来后,一律烧毁。
卞壸像
但是太平将领中也有人认为不能这么做,于是想办法予以阻止,《南京通史》中称:“总揽朝纲的东王杨秀清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多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断然措施,于年3月2日,以天父下凡的形式传旨:古书中‘凡有合于正道忠孝者留之,近乎绮靡怪诞者去之’。稍后,天王洪秀全下诏设立‘删书衙’,并令曾钊扬、何震川、卢贤拔、赖汉英等人负责删改儒家经史典籍,待删定颁行后方可诵习。这标志着太平天国焚书反儒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后太平天国也开始通过科考来招揽人才,《南京通史》中称:“太平天国还中断了正常的科举取士,转而实行‘天试’,即在洪秀全生日之时举行的考试,是太平天国范围内最高等级的‘科举考试’,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生日时也分别举行东、北、翼试。年,杨秀清、韦昌辉被处决,石达开出走,该三试废止。此外,太平天国还曾举行过女科考试。这些考试不论门第出身,三教九流皆可应试,试题则多是取自颁行的诏书,以宣扬其宗教教义。”
太湖石
曾国藩入城后,很快视察了江南贡院,他发现贡院并未全毁,于是尽快予以修补,很快恢复了甲子乡试。但南京各方面的建设刚开始不久,曾国藩被派往他地清剿捻军,李鸿章接任两江总督。
江宁府学原处在南京鸡鸣山南麓,太平天国时将府学改为宰夫衙,也就是将府学作为了屠宰场。张德坚所纂《贼情汇纂》中有《毁学宫》一篇:
天下学宫至圣之像,前明嘉靖年间概易木主,敬之至也。间亦有未易之处,如湖北德安府学,其圣像系元文宗时所塑,贼至竟残毁之。所陷之处,凡学宫正殿两庑木主亦俱毁弃殆尽,任意作践,或堆军火,或为马厩,江宁学宫则改为宰夫衙,以璧水圜桥之地为椎牛屠狗之场。逆贱罪浮于天,此犹从来叛逆所不敢者。
全节坊
太平军所到之处烧毁文庙,破坏府学,江宁府学未逃出此厄运。李鸿章到任后,感觉那里已不适合做圣学之地,于是将江宁府学迁到了朝天宫。此后不久,曾国藩再任两江总督,他继续建设新的府庙。后来马新贻接任两江总督一职,终于将朝天宫府庙建造完成。三任总督总计花了五年时间,终于在朝天宫建起了一座宏大的府庙,其格局乃是左学右庙。
延续儒脉需要让读书人读到未曾删改之本,湘军打下南京后,曾国藩把原设在安庆的书局迁到了南京的铁作坊。朝天宫文庙建成后,曾国藩在文庙的后方单独辟出一个院落,此处叫飞霞阁,曾国藩于此开办了金陵书局,在他的号召下,扬州、杭州、苏州、武昌等地分别开办了官书局。
古井
之后的一些年,金陵书局刊刻了几十种儒家经典,该书的刊书数量,李志茗在《金陵书局考辨——以晚清同光时期为中心》一文中认为:“金陵书局从同治二年到宣统元年至少刊书76种。”
同时,金陵书局还与另外四家书局共同刊刻了部头巨大的《二十四史》,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说:“迨乎中兴,曾文正首先于江宁设金陵书局,于扬州设淮南书局,同时杭州、江苏、武昌继之。既刊读本《十三经》,四省又合刊《廿四史》。天下书板之善,仍推金陵、苏、杭。”
井亭
朝天宫府学和孔庙建成之后,曾国藩写了篇《江宁府学记》,他在此记中首先称:“同治四年,今相国合肥李公鸿章改建江宁府学,作孔子庙于冶城山,正殿门庑,规制粗备。六年,国藩重至金陵。明年,菏泽马公新贻继督两江,赓续成之。凿泮池,建崇圣祠、尊经阁及学官之廨宇。八年七月工竣。董其役者,为候补道桂嵩庆,暨知县廖纶、参将叶圻。既敕既周,初终无懈。”
此处明确地称,孔庙建于冶城山,还未建造完成时,曾国藩重回金陵,转年马新贻完成了庙学的建造。同时曾国藩还列出了为江宁府学作出贡献的其他官员名称。
道贯古今坊
接下来曾国藩提到了冶城山原为道观的问题:“冶城山颠,杨、吴、宋、元皆为道观,明曰朝天宫。盖道士祀老子之所也。道家者流,其初但尚清静无为;其后乃称上通天帝。自汉初不能革秦时诸畴,而渭阳五帝之庙,甘泉泰一之坛,帝皆亲往郊见。由是圣王祀天之大典,不掌于天子之祠官,而力方士夺而领之。道家称天,侵乱礼经,实始于此。其他炼丹烧汞、采药飞升、符篆禁咒、征召百神、捕使鬼物诸异术,大率依托天帝故其徒所居之宫,名曰‘朝天’,亦犹称‘上清’‘紫极’之类也。”
为什么在明代时冶城山改名朝天宫,汪晓茜编著的《南京历代经典建筑》中说:“‘朝天宫’之名,系明洪武十七年(年)太祖朱元璋下诏亲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明清两代被誉为‘金陵第一胜迹’,‘金陵四十八景’中‘冶城西峙’便指朝天宫。”
文保牌
冶城山又简称冶山,或者冶城,此名的得由,乃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开办冶炼作坊铸造兵器。三国时,吴帝孙权在此处设立冶宫,同样是在此炼铁。东晋时期,于此建起了冶城寺,东晋元帝时,这里又成为了名相王导的西苑。南朝刘宋时,冶城山改为总明观,此处为全国最高的科研机构,祖冲之、葛洪、王羲之等名人曾在此任职。到唐代时,冶城山改为了太清宫,南唐时又改为了武烈帝庙。北宋雍熙年间,冶城山南建起了文宣王庙,但此后不久又改为天庆观,后又改名祥符宫。明洪武年间,冶城山建起习仪亭,乃是作为朝廷文武官员学习朝拜天子礼仪之所,故名为朝天宫。
大体而言,朝天宫主要还是作为道观来使用,曾国藩认为正是因为这里建成了道观,才有了朝天之名。按其所讲,与其他人所认为的朝天宫得名缘由不同。对于此后的情况,曾国藩在《江宁府学记》中写道:“嘉庆道光中,官观犹盛,黄冠数百人。连房栉比,鼓舞甿庶。咸丰三年,粤贼洪秀全等盗据金陵,窃泰西诸国绪余,燔烧诸庙,群祀在典与不在典,一切毁弃,独有事于其所谓天者,每食必祝;道士及浮屠弟子并见摧灭。金陵文物之邦,沦为豺豕窟宅。三纲九法,扫地尽矣。”
下马碑
清嘉道间,朝天宫仍然是道观,在这里修行的道士有几百人之多。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金陵,因太平军信奉的是拜上帝教,故其对儒教、道教、佛教的宗教场所一律进行破坏,同时对儒、释、道三家的经典也进行毁弃。在冶城山上的道观也一并被毁掉了,所以曾国藩称:“原夫方士称天以侵礼官,乃老子所不及料。迨粤贼称天以恫群神而毒四海,则又道士辈所不及料也。”
自从老子开创了道家,此后道教视其为鼻祖,他未曾想到自己所开之派被太平军所毁,此事令朝廷震怒,于是派军予以镇压,金陵终于被攻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恢复礼教:“圣皇震怒,分遣将帅,诛殛凶渠,削平诸路。而金陵亦以时戡定,乃得就道家旧区,廓起宏规,崇祀至圣暨先贤先儒。将欲黜邪慝而反经,果操何道哉?夫亦曰:隆礼而已矣。”
告示牌
正是因为这个缘由,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把太平天国毁掉的庙学又重新建造了起来。曾国藩在此文中总结说:“今兵革已息,学校新立,更相与讲明此义,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辟异端而迪吉士。盖廪廪乎企向圣贤之域,岂仅人文彬蔚,鸣盛东南已哉!”
此记的落款是“同治九年二月曾国藩记,曾国荃书”,对于此文的撰写过程,曾国藩在同治九年二月二十日他的日记中,写自己开始撰写此学记,之后的几天都有关于此记的记载,到二十五日时,他在日记中称:“作《府学记》,约千余字,芜陋极矣。”
曾国藩为了这篇记竟然下了六天工夫,并且感叹说:“苦探力索,竞不能成一字,固属衰惫之象,亦由昔年本无实学,故枯竭至此,深为叹愧。”由此可见,曾国藩对此记十分看重,他苦心经营方写出此文,但是该文写完后,并未予以刊刻。
侧观万仞宫墙
同治十一年,曾国藩去世了,其子曾纪泽整理此记,他在日记中写道:“筹算《江宁府学记》字数良久,将画格请九叔父书之也。”
可见碑文的刊刻方式乃是由曾纪泽来布局,而后请他的叔父曾国荃书写的。该碑刊刻完成后,立在朝天宫江宁府学内,然因历史变迁,此碑不见了。直到前些年,人们偶然才在朝天宫的一个院落内发现了此残碑,而此时朝天宫文庙已经成为了南京市博物馆的一部分。故我到朝天宫探看文庙时,特意前往博物馆内去寻访此碑。
远观万仞宫墙
同治年间,三任总督接续建造江宁府庙,对于当时的建造情况,以及相应的格局和花费,魏星在《曾国藩与江宁府学记碑》一文中有如下概述:
太平天国时期,朝天宫改为太平军制造和储存火药的“红粉衙”所在。同治四年,李鸿章命江宁知府涂宗瀛改建江宁府学,将原道观之处改为孔子庙。五年(年)九月“成大成殿及棂星门、戟门、两庑、库房、官厅等工,以棂星门前运渎为泮池,凡用帑八万一千余金”。同治六年(年)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饬道员桂嵩庆续造江宁府学,改凿泮池,增建崇圣殿、尊经阁、明伦堂、宫墙、名宦、乡贤、忠义、孝悌等祠、教官衙署、牌坊、敬一亭等建筑。其中官墙东、西两面入口各有砖坊一座,砖刻横额上有曾国藩手书,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江宁府学改建工程用料考究,精工细作,新府学和文庙的木料采自海外,琉璃瓦则在景德镇烧制。至同治八年七月竣工,共计耗银十一万七千五百余两。改建后的江宁府学毗邻孔庙,依山而立,形成西庙东学的建筑格局,“规模宏阔,甲于东南”,并留有《江宁府儒学图》传世。朝天官江宁府学历尽百余年沧桑,现为江苏省昆剧院所在地。直至今日,包括江宁府学在内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仍堪称江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文庙建筑群。
eili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