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孔庙 >> 孔庙图片 >> 关于孔子的二三事

关于孔子的二三事

孔子是谁?

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全民教师,文化圈「一哥」,稳坐头把交椅两千多年。

在职业细分还不明确的古代,作为跨界奇才,他包揽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多项头衔。

去世之后,更被历代「尊孔」的君王追赠了「文圣」、「先圣」、「先师」、「宣父」等重量级称号。

一提起孔老夫子,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是教材里的人物形象:他是位笑容温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身材不高,还有些驼背,走起路来颤颤巍巍的。还有,他跟自己的学生有许多经典对话,记录在《论语》这本书里,然后被收录进教材,要求我们「理解并背诵全文」。

孔子讲学图

孔子出生于这样的一个时代:理智的浪潮狂扫世界——国家动荡不安,不满情绪导致各种思潮风起云涌。

那也正是希腊繁荣的前夜。

孔子去世时,伯里克利十七岁。西米斯托可斯正在为伯里克利开路。此时,洛斯岛宝藏的搜集,使菲迪亚斯与巴台农神殿成为可能。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同时生活着列奥尼达、米太亚德、居鲁士大帝、冈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那时,自然而然地发生了马拉松战役、萨拉米斯海战、温泉关战役。同时代还生活着乔达摩、老子、以西结、但以理、哈该、撒迦利亚、毕达哥拉斯、品达、埃斯库罗斯与阿那克里翁。

孔子逝世距今已有年之久,而他的思想却在当代依旧散发着光辉。

当代人重读《论语》才发现,原来我们今生的人生困惑,孔子在前世早就回答过。人生没有答案,但有参考书。

孔子到底长什么样?

据《史记》记载,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在曲阜民间,也有着「七出」之说,即指孔子牙齿暴露在唇外,鼻孔朝天,耳朵很大,眼睛突出,合起来看,就是七窍突出。

听起来这长相甚是奇怪,实在叫人不敢恭维。

当然,关于孔子这样奇特的相貌,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古人对伟人相貌的夸张描述。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道「黄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喾骈齿,尧眉八彩,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可见古人对伟人的相貌一般都是描写得十分夸张。

现在人们能够见到的各种各样的孔子像,时间跨度将近两千年,有汉代的,有当代的;从形象上说,有帝王形象的、先师形象的、平民形象的;从内容上说,有读书的、讲学的、从政的、周游列国的等。可谓层出不穷,应有尽有。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孔子像,传说是孔子弟子子贡雕刻的孔子夫妇楷木像。

年10月,在山东东平县发现的汉墓中,有一幅是保存完好的孔子见老子的彩色壁画,色泽鲜艳,线条清晰。这也是比较而言最接近历史真实的孔子画像。

[唐]吴道子《先师孔子行教像》

唐代著名画家王维、阎立本、吴道子等都画有孔子像,其中,吴道子所画的孔子行教像,广为流传,影响最大,为人们普遍认可和接受,成为迄今最流行的孔子像。

另一幅流传甚广的孔子像,是《孔子燕居图》。

[明]佚名《孔子燕居图》

《孔子燕居图》为明代某位不知其名的画家所绘,现在陈列于曲阜孔府的东厢房里。所谓「燕居」,就是闲居在家,独自一人闲暇无事的状态。《论语》「述而」中说孔子平常在家里生活得很舒展,不是一天到晚皱起眉头在忧愁,他休养得很好,非常爽朗舒展,而且活泼愉快。

由于历史久远,谁也不知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尽管如此,人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孔子形象,孔子已经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人们可以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孔子形象,理解孔子,崇敬孔子。

孔子是如何封圣的?

孔子在世时,已有人称其为圣人,但孔子本人不接受圣人的称号。他说: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不过,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说,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后,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越来越尊贵:

汉平帝封他为「褒成宣尼公」;北魏称「文圣尼父」;唐正式称他为「圣人」,封为「宣传王」,元再加封为「大成至圣宣传王」;明改称「至圣先师」;清加号「大成至圣宣传先师」,后又复称「至圣先师」。

曲阜孔庙「大成殿」,与泰山岱庙里的「天贶殿」、故宫「太和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殿前「大成殿」竖匾是清朝雍正皇帝写的。

孔子逝世后,鲁国国君鲁哀公在曲阜阙里,以孔子的故居,立以为庙,派人看守,内藏孔子的衣冠、琴、书诸物,并追封孔子为「尼父」,命岁时奉祀。

如今曲阜孔庙大成殿内正中,就高悬着「至圣先师」巨匾,其下神龛贴金雕龙,内供孔子彩绘塑像。

说到后世对孔子的尊崇,「万仞宫墙」不得不提。

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出自《论语》,原是子贡响应别人说他比孔子更贤明的话:「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看不见里面宗庙的富丽堂皇,和房屋的绚丽多彩。」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就改为「万仞」。

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在仰圣门(阜城的正南门)上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现在,去到曲阜城的南大门,便能看到万仞宫墙。

孔林也是个值得一说的地方。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

孔子死后,其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孔林占地面积三千余亩(约二百余万平方米),有孔子及其历代子孙的墓葬十余万座。孔林的埋葬在二千五百年中全无间断,延续时间之久,墓葬数目之多,保存之完好,作为氏族墓葬区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

孔子性情如何?

说起孔子,既然是「至圣先师」,可能会觉得他是个一板一眼的人物。其实,从《论语》以及后人的论著里,可以感受到孔子的多样性情。

也许他有些「一根筋」,对他内心坚守的东西有着强大的执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也许他是一个乐观的人,用博大的内心来面对一切困苦——「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也许他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人,笑看时间与苍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也许他是一个潇洒的人——「孔子游乎缁帷之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庄子·渔父》)

最后这句是庄子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弟子们读书,孔子则坐在杏坛上弦歌鼓琴。这是多么的潇洒惬意啊!

杏坛

说到杏坛,实际上杏坛究竟在哪里,是没有记载的。孔子45代孙孔道辅监修孔庙时,在大成殿旧址「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于是,便有了孔庙这座玲珑小亭,而后世也用「杏坛」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到现在已经成为教育圣地的代名词。

本期书单

《大先生:从孔子到柏拉图》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

出版社:香港开明书店

本书是现象级畅销书《把信送给加西亚》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典范教育」系列中的一部,作者精挑细选出摩西、孔子、毕达哥拉斯等历史上高山仰止的12位著名教育家,地域上覆盖欧洲、亚洲和美洲三大洲,十二位学者来自八个不同的国家。通过对他们的人生描写,带读者走近他们的生活,了解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给予读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一些启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