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猛龙碑,碑中圭臬史之佐证文人之家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又称《张猛龙清颂碑》等。刻成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年)。碑阳正文24行,行46字,后刻立碑官吏名10行,碑额正书3行12字,另有碑阴题名11列。原石现藏山东曲阜孔庙。传此碑无宋拓,最早当为明初拓本。

此碑文记述了北魏鲁郡太守张猛龙的家世和生平,并称颂了他兴办学校,造福鲁郡人民的功绩。碑阴为捐款者题名。碑主张猛龙未见史籍记载,但近年河南邙山出土了《北魏张猛龙墓志》,为研究张猛龙的生平提供了新的资料。

书法价值

《张猛龙碑》碑额大字、笔势开张,横竖、撇、捺笔笔皆方,而点则用圆笔,碑阴白法相一行亦复如是,在魏碑书体中独具一格。碑阴署名,似是各自签名,非书丹者一人所书,故风格特别丰富,其中如“柏奴”、“柏桃林”等签名,及碑末自“荡寇将军鲁郡承——阳平县义主州主簿王盆生”等造颂人官职姓名有行无格的书体,置之汉简中很难区分。尤以碑末最后一行“造颂四年,正光三年正月廿三日讫”行书14字,虽同样不拘字距,而意气风发,挥洒自如,一气呵成,其中两个“年”字两个“三”字,造型变化莫测。笔势流畅,贯气到底,实为是碑精英。

《张猛龙碑》书法,已开唐楷之先河,虽笔法与《贾使君弹》《高贞碑》《崔敬邕墓志》相近似,而结体茂密,变化多方,则首推张《张猛龙碑》。《张猛龙碑》尤以横画坚实见长,故特显雄强刚劲。笔势则通篇左低右高;左舒右敛。撇则寓刚于柔,全力奋进;捺则筋裹劲骨,既纵复擒。加以点画方圆并用,愈显气韵增辉。造型则三个心字、四个礼字俱各不相同。碑阴署名,潇洒脱俗,翰逸神飞,除《石门铭》和《瘗鹤铭》二刻外,几无与抗衡者。魏碑石质与刻工每多粗糙,唯《张猛龙碑》与《张黑女墓志》二石,则书法佳妙,刻字亦极精良,堪称双美。

《张猛龙碑》在宋代《金石录》、《通志·金石略》等书中已有著录,但并不著名。到了清代,经过包世臣等人的褒扬推崇,名声大振,《潜研堂金石文跋尾》《山左金石志》《金石萃编》等书都有著录。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碑品第十七》中将《张猛龙碑》列为“精品上”,同书《十六宗第十六》称此碑“为正体变态之宗”。同书《碑评第十八》并说:“《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同书《余论第十九》云:“《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同书《行草第二十五》还特地谈到碑阴的书法特点:“碑本皆真书,而亦有兼行书之长。如《张猛龙碑阴》,笔力惊绝,意态逸宕,为石本行书第一。”杨守敬《学书迩言》说:“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则说:“此碑风力危峭,奄有钟繇、梁鹄胜境,而终幅不杂一分笔,与北碑他刻纵意抒写者不同。书人名氏虽湮,度其下笔之时,固自有斟酌古今意度。……碑字大小略殊,当于大处观其轩豁,小处识其沉至。”

碑阳

君讳猛龙,字神囧,南阳白水人也。其氏族分兴,源流所出,故已备详世录,不复具载。□□□□盛,蓊郁于帝皇之始;德星□□,曜像于朱鸟之间;渊玄万壑之中,巉岩千峰之上。弈叶清高,焕乎篇牍矣。周宣时,□□张仲,诗人咏其孝友。光缉姬氏,中兴是赖。晋大夫张老,《春秋》嘉其声绩。汉初赵景王张耳,浮沉秦汉之间,终跨列士之赏,(擢)干世著,君其后也。魏明帝景初中。西中郎将、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刺史瑍之十世孙。八世祖轨,晋惠帝永兴中使持节、安西将军、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七世祖素,轨()之第三子,晋明帝太宁中临羌都尉、平西将军、西海、晋昌、金城、武威四郡太守,遂家武威。高祖钟,伪凉州武宣王大沮渠时建威将军、武威太守。曾祖璋,伪凉举秀才,本州治中从事史,西海乐都二郡太守。还朝尚书祠部郎、羽林监。祖兴宗,伪凉都营护军、建节将军,饶河、黄河二郡太守。父生乐,□□□□□□□□□□□□□归国。青衿之志,白首方坚。君体禀河灵,神资岳(甚)秀,桂质兰仪,点弱露以怀芳;松心□节,□□□□□□。□□□成,自(目)□□朗。若新蘅之当春,初荷之出水。入孝出第,邦闾有名。虽黄金未应,无惭郭氏;友朋□□,交游□□。□□超遥,蒙筝人表,年廿七,遭父忧,寝食过礼,泣血情深。假使曾、柴更世,宁异今德?既倾乾覆,唯恃坤慈。冬温夏清,晓夕承奉。家贫致养,不辞采运之懃(勤)。年卅九,丁母艰。勺饮不入,偷魂七朝。磬力尽思,备之生死,脱时,当宣尼无愧深叹。每事过人,孤风独超,令誉日新,声驰天紫。以延昌中出身,除奉朝请。优游文省,朋侪慕其雅尚。朝廷以君荫望如此,德□宣畅,以熙平之年,除鲁郡太守。治民以礼,移风以乐。如伤之痛,无怠于夙宵;若子之爱,有怀于心目。是使学校克(剋)修,比屋清业。农桑劝课,田织以登。入璄(境)观朝,莫不礼让。化感无心,草石如(知)变。恩及泉水(木),禽鱼自安。胜残不待赊年,有成期月而已。遂令讲习之音,再声于阙里;来苏之歌,复咏于洙(诛)中。京兆五守,无以剋(克)加;河南二尹,裁可若兹。虽名位未一,风□□□。且易俗之□,黄侯不足比功;宵鱼之感,密子宁独称德。至乃辞金退玉之贞耿,拨葵去织之信义,方之我君,今犹古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实恐韶曦迁影,东风改吹。尽地民庶,逆深泫慕。是以刊石题咏,以旌盛美。诚□能式阐鸿□,庶扬烋烈。其辞曰:氏焕天文,体承帝胤。神秀春方,灵源在震。积石千寻,长松万刃。轩冕周汉,冠盖魏晋。河灵岳秀,月起景飞。穷神开照,式诞英徽。高山仰止,从善如归。唯德是蹈,唯仁是依。栖迟下庭,素心若雪。鸖(鹤)响难留,清音遐发。天心乃眷,观光玉阙。浣绂紫河,承华烟月。妙简唯□,剖苻儒乡。分金沂道,裂锦邹方。春明好养,温而□霜。乃如之人,寔(实)国之良。礼乐□□,□□□□。□□之恤,小大以情。□□□洗,濯此群冥。云褰天净,千里开明。学建礼修(备),风教反正。野畔让耕。林中□□。□□□□,□□□□。缁衣可改,留我明圣。何以勿剪,恩深在民。何以凫憘,风化移新。饮河止满,度海迷津。勒石图□,永□□□。荡寇将军,鲁郡丞、北平□□□。义主参军事广平宋抚民。义主骧府骑兵参军、骧威府长史、征鲁府治城军主□军□。义主本郡二政主簿□□□。义主颜路。义主离狐令宋承憘。汾阳县义主南城令严孝武。义主□贤文。阳平县义主、州主簿王盆生。……造颂四年正光三年正月廿三日讫。

碑阴

郡中正爰孝伯。中正颜文远。鲁郡白法相。功曹史孔晖祖。督鲁弁新阳。主薄大□元哲。督汶阳弁二县令。鲁县令杜僧寿。汶阳县令明景欣。邹县令韩咸。阳平县令卫安族。开(弁)县令董文定。新阳县令崔咸。鲁郡士望等。孔文惝,韦(希)斋。□□□。孔文□。孔□□。宋延年。王崇吉。韦文祖。韦清龙。王天念。爱景哲。□春寿。王顺义。□□□。□□□。王兴□。王世遵。王文进。□□隆。沈罗侯。王长佐。敢(严)祖树。王怀月。条苗□。王怀雍。王伯欣。柏奴□。严武□。孔伏恩。孔□度。柏桃林。□官王珍度(庆)。□事张伯奴.录事孔神祚。西曹掾李神虎。户曹掾董荣祚。户曹掾卜僧礼。金曹掾夏暎祖。租曹掾夏骠骑。租曹掾夏荣(众)贵。兵曹掾颜荣茂。法曹掾薛胡仁。法曹掾苗祖怜。集曹掾孔景进。集曹掾孙灵援。西曹佐星桃符。西曹佐泰荣族。户曹佐卜天□。户曹佐王德仁。户曹佐邵虎标。户曹佐樊道融。户曹佐任荣族。金曹佐彭神景。金曹佐张灵祚。租曹佐任文建。租曹佐夏万秋。祖曹佐张众德。兵曹佐苗桃符。兵曹佐夏文挤法曹佐尚神晖。法曹佐□□□。法曹佐李智恷。法曹佐常丘景祥。集曹佐王道援。集曹佐朱伯憘。鲁县族望。□贰。□从授。颜骠。白文雍。□苌生。王寄生。张神征。□广由。□□。任道怀。邹天佑。高堆。柏聪明。张虎文。辛伯仁。胡外之。于昙嵩。胡方进。成难生。颜龟。□普憘。陈叔轨。成规之。□业治。孔骑之。颜乞。颜晕兰。张僧坦。王道林。张句生。张闪于景晕。成惠。高昙贵。张兆脱。许畲。孙寄生。张升。张显和成洛州。王愿生。汶阳县族望。鲍黄头。高文景。彭定安。彭超越。孙文俊。成公兴。孙文慎。若奉伯。管幽州。邹县族望。徐伯援。阳平县族望。吴安世。聂□。弁县族望。隽伯符。陈道怜。公乘伏德。新阳县族望。田忘乌。□□□。□□□。樊可憘。田天明。雷天宝。田肆□。雷僧强。梅天念。雷天恩。雷良振。田宜标。万方贵。梅僧援。雷普明。田阿清。田惠明。雷乞德。田祖憘。田武男。田□仪

(注:“□”为已湮灭不可识别的文字)

碑阳译文

张君讳猛龙,字神囧,是南阳郡白水县人。张姓族人的分支、兴起和源流,已经详细地记载于传世的谱录中,这里就不再具体叙述了。张氏一族,根深叶茂,早在三皇五帝之初就已人才辈出,其光芒就如天上的德星璀璨,在南方七里之间熠生辉。他们的深邃,犹如万壑之中的深渊一般难测;他们的俊伟,犹如千峰之上的高岩一般特出。累世的清名,彪炳于史籍之中。周宣王时的贤臣张仲,诗人歌咏他是孝敬父母、友爱朋友的典范。他辅佐周室,是周朝中兴所赖。晋大夫张老,《春秋》中曾称赞他的业绩和声名。西汉初年,赵景王张耳活跃于秦汉之际,最终获得了列士的封赏,卓越的才千著称于世,张猛龙君就是他的后代。张君是魏明帝景初时西中郎将、使持节、平西将军、凉州刺史张焕的十世孙。他的八世祖张轨,在晋惠帝永兴年间,任使持节、平西将军、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封西平公。七世祖张素,是张轨的第三子,晋明帝太宁年间曾任临羌都尉、平西将军,西海、晋昌、金城、武威四郡太守,其后遂安家在武威郡。张君的高祖张钟,伪凉州武宣王大沮渠时任建威将军、武威太守。曾祖张璋,伪凉州时举秀才,任本州治中从事史,西海、乐都二郡太守。来到魏朝,任尚书祠部郎、羽林监。祖父张兴宗,伪凉州时任都营护军、建节将军,饶河、湟河二郡太守。父亲张生乐……归国。是立志勤学的学子,直至暮年坚持不变。张君身禀大河的灵异,神凝山岳的秀气。他宛如坚贞的桂树、优雅的芝兰,微含朝露而怀抱芳华……恰似新生的杜衡舒展于春风,又如初发的荷花挺立在水面。在家则孝敬尊长,出门则友爱友朋,闻名于乡闾之中。虽然没有郭巨埋儿掘地得金的瑞应,但他的孝行不亚于郭巨……年廿七岁,父亲去世,守孝期间的饮食起居超出了礼法的要求,痛不欲生,情真意切,就算让以孝闻名的曾参、高柴再世,难道还能超过吗?已经失去了父爱,就只有依靠慈母了。他冬天为母亲温被,夏天为母亲扇席,早晚侍奉。因家境贫困,要奉养母亲,很多收割、搬运之类的杂务都要他不辞辛劳,亲自操持。年三十九岁,母亲去世。他滴水不进,丧魂失魄,昏厥七天,极尽哀思,几番死去活来。回转过来时,纵然是圣人孔子见了也要慨叹了。张君行事每每有过人之处,超越众人,美名日益鹊起,声望达于朝廷。他在延昌年间起家任官,授奉朝请之职,悠闲地游身于文官衙署之间,朋辈都羡慕他高雅的风尚。朝廷因为他的门庭和声望如此之高,美名盛传,遂在熙平年间授他为鲁郡太守。他到鲁郡后,以礼、乐之道治理人民,移风易俗。处理事务之勤,就如治伤疗痛,刻不容缓,日夜不倦。爱民如子,时刻将民众挂在心间。他使学校得到修复,使一郡之中,家家户户都以读书为业。他鼓励农桑,使农产、纺织都得到丰收。进入鲁郡境内观看民风,没有不礼让谦恭的。他的感化,使无心的草木和顽石也知道改变;他的恩德,连泉水也没有遗漏,使飞禽和游鱼都感安宁。他感化残暴之人,不消数年,只须一年,一切都收到了成效。于是,学堂的讲习之声重新在乡间响起,人民脱离困苦、赞美新生活仁治闻名的西汉京兆五位太守、东汉两位河南令尹,恐怕也无法做得更好,只是差不多罢了。虽然他的名声和地位无法统一,风□□□。他移风易俗的功劳,使汉代的黄霸也无法比拟;宣扬教化的业绩,让宓子也不能独称其德。至于鲁仲连不受酬金的气节、晋公子退还玉璧的耿介、公仪休拔葵去织不与小民争的大义,与张君相比,又有什么两样呢?就如《诗经》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深怕太阳终有一天要移动它的光照,东风也难免改换风向,张君有一天会离开这里而改任别地。鲁郡一地的人民,饱含深情表达对他的景仰,因此刻石立碑,写下他的事迹,记下他的功业,希望能够以此传颂他的大德,弘扬他的美名。颂辞曰:张氏的显赫上应天象,子孙是三皇五帝的后裔。神明与灵秀集合在东方,出类拔萃的人物一代代降生。积石山高达千寻,长松挺生于山巅。周朝汉朝、魏朝、晋朝,他们任职为官,冠盖相继。大河钟灵,山岳集秀,明月升起日光流照。张君洞晓事物,有大才德。品德像高山一般令人景仰,善于接纳好的意见。行为始终遵循德的要求,依照仁的标准。担任低级的官职,也总是心迹坦荡,没有争竞之意。就像仙鹤的清唳无法被掩盖,他的清名传遍远方。他得到皇上的眷顾,得以入觐宫廷,加授了官职,蒙受了皇恩。因为贤能得到了选拔,故到鲁郡这片儒家的故土出任太守。他在鲁郡大地施行惠政,使人民安乐。就像春天养育着万物,温和而没有霜寒的凌虐。像他这样的人啊,实在是国家的良材。……阴云散尽,天宇澄明,千里国土,开明向化。学校得到兴建,礼治得以推行,风俗教化由劣转优。乡野间可以看到农人的谦让缁衣可以改制,为了留住我们的贤才。为何不能砍伐那棵甘棠?因为他的恩德深深印刻在人民心间。为何水鸟在快乐地嬉戏?因为这里的风物己经转化一新。鼹鼠饮水,不过满腹,张君也有退隐之心,他走后,鲁郡的人民唯有望洋兴叹,思念而已。因此刻石立颂,永远昭示后人。(义主题名略)造此碑一共用了四年时间,到正光三年(公元年)正月廿三日全部竣工。

碑阴译文

(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