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周年纪念日。孔子故里曲阜,在孔庙隆重举办了公祭大典。磨金石教育谨以此文,遥祭道冠古今,受万世慕仰的中华至圣先师孔丘。
在著名学者、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撰写的大典祭文中对孔子这样描述:礼崩乐坏,斯文将亡;天生仲尼,长夜清光。
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明史中,孔子绝对是最闪亮的那颗星。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这样群臣百姓就会心悦诚服地围绕着你转。
然而春秋纷乱,诸侯争霸,周室势衰,王道不存。在你来我往的势力争夺中,人心变得诡谲不定,道德沦丧于小人之手,世界的秩序变得混乱。
诸侯为了争霸,不顾王法,不顾百姓,轻起刀兵,尸横遍野。贵族享乐,增大对百姓的搜刮,以致苛政猛于虎。
士人读书,只追求功名利禄,与统治者一道,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对于百姓来讲,这样的世界是黑暗的,命如草芥,人生无望。
在此乱世之中,公元前年,9月28日,尼山的秋月光照大地,泗水河畔,浪花滔滔。孔子怀揣着悲天悯人的使命,降临在这片天空之下。
为政以德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孔子的个人宣言。自读书学礼乐起,孔子为的就不是个人的利益。
年少时贫穷带来的磨难,使他深切地感受到百姓生活的艰难。
所以他一直坚持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力劝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减少奢侈的享乐,与民分利,这样才能国富民强。
对于搜刮百姓的行为他是及其贬斥的。弟子冉求才能过人,通过战功迎回在外流浪14年的孔子。
然而冉求因为改革赋税制度,提高了季氏敛财的效率,这让孔子极为生气。孔子认为冉求背叛了自己的信念,背离了节用而爱人的思想,遂与爱徒断绝来往。
为了天下苍生,为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他甘愿奔走流浪,向各国君主,向天下宣扬自己的仁政思想,虽然处处碰壁,仍然不改初衷。
这就是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坚守了一生,而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自己成了那颗受众人围绕的北极星。
有教无类
孔子除了制定影响千年的仁政德治的政治主张,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教育领域。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有着极为严格的阶级分层,孔子本身也因为出身问题一度无法接受教育,这在他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自己开始做老师的时候,他遇到了仲由,仲由不是国人,而是乡野之人,但孔子还是收他为徒,开启了黎民百姓接受正规教育的先河。
仅就这一点而言孔子就是非常伟大的,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孔子为底层百姓打通了一条向上走的通道。让仲由等人跻身于士大夫之列,与贵族子弟共同管理天下。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几千年来,天下读书人皆以孔子为至圣先师的理由。超越时代藩篱平等待人,是为至圣;传授诗书礼乐,以身示范仁爱德行,是为先师。
以德服人
一直到今天,中华儿女的一言一行所推崇遵行的仍然是孔子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人衡量一个人德行的最高标准。
“德不孤,必有邻”。在国际事务中,中国政府也深谙此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含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也正因此,中国一直是第三世界国家备受尊重与推崇的领袖。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年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并发表联合宣言,向世界呼吁:
“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以德服人,合作共赢才是未来人类发展之道,而不是靠大炮巨舰,拉帮结派,剥削他人。
在这一点上,孔子不愧为中华先师,他是思想圣人,也是乱世英雄,敢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敢于用一生,去斩断黑暗的时空,用思想,用理论去拯患救难。
在他离去的岁月里,他并未消失,而是化作明星,映照世人,他就是那颗北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