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童入学开始,我们就一直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传授我们知识,也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因此有人贴切地称老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中国,一直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每到教师节,人们更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那么在古代,人们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先师先圣的尊敬呢?
●“释奠”自古有之
早在商周之时,就有释奠先圣先师的礼仪。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述:“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天子出征返国,或天子视学,都须行释奠礼。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
汉高祖刘邦以“太牢”祭祀孔子,开创了历代帝王祭孔的先河,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各地纷纷建孔庙,祭祀典礼日臻隆重恢宏。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祭祀制度达到帝王规格。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祭祀典礼更是隆重盛大,达到了顶峰,祀礼规格进化为上祀、奠帛、读祝文、三献、行三拜九叩大礼。
华人的祭孔大典
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曲阜”三孔”一一孔府、孔庙、孔林都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的表征。每年曲阜都要在孔庙举行隆重的祭孔大典,内容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祭孔大典最重要的环节是三献礼,主祭人要整衣冠、洗手后才能到孔子香案前上香鞠躬,鞠躬作揖时男的要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女的要右手在前左手在后。所谓三献,分初献、亚献和终献。初献帛爵,帛是黄色的丝绸,爵指仿古的酒杯,由正献官将帛爵供奉到香案后,主祭人宣读并供奉祭文,尔后全体参祭人员对孔子像五鞠躬,齐诵《孔子赞》。亚献和终献都是献香献酒,分别由亚献官和终献官将香和酒供奉在香案上,程序和初献相当。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两千多国家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如今,孔庙遍布全国各地,在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以及欧洲、美洲的其他国家也出现了许多孔庙。人们用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圣人孔子的崇高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