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执意要处死年过古稀已退休的老臣尹

白癜风中西医结合会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34.html

乾隆时期有一位尹嘉铨的学者型高官,尹嘉铨曾官至正二品的大理寺正卿,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但是在乾隆四十七年(年)已经致仕退休年逾七旬的尹嘉铨却因为在著述的书中自称古稀老人而触怒了乾隆,最终被刑部核定为凌迟处死,乾隆格外开恩,给他留全尸赐绞立决。那究竟为何尹嘉铨只自称古稀老人就被乾隆处死了呢?

其实尹嘉铨完全是自己“作死”

其实说起来尹嘉铨最后中被乾隆处以绞立决也和他自己“作死”有关,乾隆本非大度的皇帝,尹嘉铨还一而再而三地往枪口上撞,乾隆不往死了整他那就成怪事了,于是最终乾隆掀起了尹嘉铨文字狱案。

说起来尹嘉铨一再触怒乾隆还和他老爹尹会一有关系,尹嘉铨是河北保定博野人,他和老爹尹会一都是雍正和乾隆时期的程朱理学名家,他老爹尹会一曾在乾隆初期出任过河南巡抚、吏部尚书等官职,父子二人都是典型的学者型高官。尹会一和尹嘉铨父子在当时文坛享有一定地位,且父子二人著述都非常丰富。

尹会一事母至孝,曾是乾隆钦定的大清孝子典范,道德楷模。尹会一身为高官还不忘回馈家乡,他经常给家乡捐款,在家乡兴建义仓、义学、义田,同时在自己执政的河南也是极为重视教育,表彰忠孝节悌者,因此尹会一深得家乡博野人爱戴,也使得河南民风非常的好,深受河南人拥护。

对于这一切尹会一都归功自己的母亲,他认为是自己的母亲教导好了,他才能做出这些,可见尹会一事母至孝。后来尹会一的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尹会一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毅然辞去从一品的高官,向乾隆上书请求回乡侍奉母亲终老。

当时乾隆是热血青年,他看到尹会一甘愿为母亲辞官十分感动,认为尹会一正是当代的二十四孝,再加上尹会一为官清正,口碑非常好,因此乾隆决定将尹会一树立成全国忠孝节义的典范,于是乾隆批准了尹会一辞官要求,还赐给尹会一不少金银侍奉母亲,并亲自给尹会一提了一块匾额,把尹会一树立成了全国道德模范。

尹会一的模范作用也惠及到了儿子尹嘉铨身上,尹嘉铨与乾隆同岁,由于他老爹尹会一贤名很大,于是尹嘉铨仅考中举人,就被以贤士之后推举入朝为官。尹嘉铨也深得老爹尹会一真传,在理学方面造诣极深,学问也比较深,因此在仕途上也比较平顺,很快官至正二品的大理寺正卿。

在大理寺正卿位置上时,乾隆还比较赏识尹嘉铨,认为他学问比较深厚,于是特命尹嘉铨兼管觉罗学也就是皇族子弟学校校长。尹嘉铨在主持觉罗学时期,上书乾隆,建议使用朱熹的《小学》作为觉罗学教材,对于推广理学乾隆也非常赞同。

于是尹嘉铨又为《小学》加疏,增加《考证》《释文》《或问》各一卷及《后编》二卷合为《小学大全》,以此作为觉罗学中皇室学员的教材。尹嘉铨如此认真负责编撰教材,让乾隆非常满意,乾隆还特意下旨全国表扬尹嘉铨的学问精神。

也是有了这件事,让尹嘉铨在心目中自认为乾隆非常赏识和喜爱自己,这也为他后来“作死”表现奠定了基础。

尹嘉铨后来年纪越来越大就告老还乡,致仕退休了。退休之后的尹嘉铨回到老家保定博野,在家著书立作,以名儒自居。

时间来到了乾隆四十六年(年),这一年乾隆巡幸五台山准备回京,途经保定,于是乾隆就暂时驻扎在保定府歇几天,皇帝驻扎在此,那保定的官员肯定得来接驾,于是总督、巡抚、知府等各级官吏都来接待乾隆。

为了迎接乾隆,当地官员还搞了一个很隆重的迎接仪式,而乾隆也特意召见了一些保定当地有名望的退休老臣见面。但是乾隆召见的这些人中没有尹嘉铨。

这一下可把尹嘉铨急坏了,迎接乾隆皇帝圣驾没有我尹嘉铨这个当代名儒怎么成呢,尹嘉铨自认为自己很受乾隆喜爱和器重,而这回乾隆可能是太忙忘了召见自己,于是尹嘉铨为了出风头也为了博取孝顺的名声,他给乾隆上了一份奏折,内容大致就两点。

第一就是为已经去世很多年的父亲尹会一请谥号,在古代谥号不是随随便便就赐给谁的,通常能获得朝廷赐予谥号的人都属于国家重臣,对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或者是重要的王公贵族,只有这些人才能获得谥号。

而尹会一除了在文化方面有些建树之外,就是事母至孝,是道德楷模,但是对于国家没有太大贡献,不过是只会谈理论的道学者而已。尹会一这一生最高官职到吏部尚书,没有当上大学士,没有入军机处,而且并没干太久就辞官了,可以说在政治上建树并不是很大,相比于同时期的大学士张廷玉都差得远了,况且尹会一去世时已经辞官多年,再者乾隆曾经赐过他一块御匾,也算是足够家族荣宠了,因此他死后朝廷没有赐予谥号。

此时尹嘉铨就想替父亲尹会一请一个谥号,这样也能让他自己落一个孝顺名声,还能让尹氏家族得到荣宠。

第二点尹嘉铨请求乾隆下旨允许清朝的名臣范文程、汤斌、李光地、张伯行、顾八代外加尹会一入祀孔庙,都知道历朝历代为了旌表儒学者都会让一些古代先贤文人和当代的一些著名文人入祀孔庙,这是一种荣誉。

而清朝当时还没有让当代的名臣入祀孔庙,因此尹嘉铨请乾隆下旨让当代名臣入祀孔庙。但这实际上也是他的私心,他前面说的那些名臣其实都是铺垫,他最主要的就是想让自己的老爹尹会一入祀孔庙,但尹会一不论以学问、政绩、名声都不及前面那些名臣,所以尹会一根本没资格入祀孔庙。

尹嘉铨如此给乾隆上书也是基于三点,其一,虽然乾隆这次驻扎保定没有召见自己,但是这奏折一上乾隆肯定会召见面圣,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参加接驾大典了;其二尹嘉铨想在博野县的父老乡亲面前出一下风头,让大家看看尹嘉铨虽然致仕退休,但在皇上面前还是有面子的人;第三就是替父亲请了谥号还入祀孔庙,这既光宗耀祖,又展现了自己的孝顺。但尹嘉铨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些想法最终还成了他的催命符。

尹嘉铨错估了乾隆对自己的赏识,乾隆与尹嘉铨其实没有太多的君臣之谊,尹会一本身也没资格获得谥号和入祀孔庙,当尹嘉铨写完奏折让儿子送到保定给乾隆看时,乾隆看后就生气了,但是乾隆忍了尹嘉铨一回,他很不客气地将尹嘉铨的请求驳了回去。

乾隆当时的朱批写得是非常不客气:谥乃国家定典,岂可妄求?此奏本当治罪,念汝乃父子私情,故免之。若再不安分家居,当罪不可逭(读音为huan四声,其意为逃或避,这意思就是罪不可逃)矣!

尹嘉铨看到乾隆朱批回复,以为乾隆没有真生气,只是在和自己客气,于是尹嘉铨又再上了第二道奏折,还是坚持之前为父亲尹会一请谥号和入祀孔庙的事。

乾隆本来就不是大度的人,之前警告了尹嘉铨一次,这回他又来第二次,那乾隆当然震怒,你尹嘉铨老小子也太不拿朕的话当回事了,于是乾隆这回被彻底激怒,朱批写道:竟大肆狂吠,不可逭矣。

乾隆被激怒,于是掀起了尹嘉铨文字狱案

尹嘉铨第二次在上奏折之后彻底激怒了乾隆,于是乾隆命人革除尹嘉铨顶戴,并派人将尹嘉铨缉拿到刑部从严审理。

尹嘉铨被抓到刑部乾隆还觉得不够解气,于是又命前任直隶总督已经升任大学士的冯英廉负责在京城审理尹嘉铨,又让现任直隶总督袁守侗在保定博野彻查尹嘉铨的家人。这也是乾隆朝著名的文字狱案尹嘉铨案的开端。

尹嘉铨沽名钓誉,想要荣誉出风头想疯了,这才引起了乾隆的反感,乾隆这一生比较痛恨文人的沽名钓誉,尹嘉铨恰好撞倒了乾隆枪口上,于是乾隆毫不留情地对他一顿突突突。

大学士冯英廉和直隶总督袁守侗得到乾隆圣旨要从严审查尹嘉铨案,两人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两人四处搜寻尹嘉铨为官时的罪证。

这尹嘉铨虽然好面子,沽名钓誉,但为官确实比较清正,当然,他官宦生涯大多数时期都是从事教育和文化还有文秘类型的官职,所以也没有太多机会被腐化,加上尹嘉铨作为理学名家还是有一定的道德操守,因此冯英廉和袁守侗白忙活一场,没有找到尹嘉铨为官时任何罪证。

没有罪证怎么向乾隆交代,冯英廉和袁守侗总不能向乾隆说尹嘉铨为官太好了,没有任何过错,如果那样说了恐怕自己头上的乌纱都难保了。后来二人发现尹嘉铨的著作非常丰富,清朝乾隆时期正值文字狱鼎盛之时,而且文字这个东西稍不留意就能整出问题来了,在这里找茬找错误很好找,于是冯英廉和袁守侗就把主意打到了尹嘉铨的著作上。

直隶总督袁守侗在尹嘉铨的博野老家将他的著作和藏书全部抄没运到京城,坐镇京城的大学士冯英廉组织人员连续用半个月时间阅读了尹嘉铨著作和参与编辑的书籍93部,最终查出了悖逆文字多处。

其实尹嘉铨的悖逆文字多是没事找茬出来的结果,就像尹嘉铨曾在书中称自己做梦到东岳大帝面前,而东岳大帝告诉他其实他是孟子转世,这种文字纯粹是沽名钓誉,自吹自擂之言,但这也被挑出来,认为尹嘉铨自比圣人,实在是狂悖至极。

而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尹嘉铨曾在书中自称古稀老人,但其实在古代年近七十岁左右都可称古稀老人,尹嘉铨当时已经虚岁70岁,称自己为古稀老人也无不可。但偏偏他倒霉的与乾隆同岁,乾隆在69岁那一年写诗时就自称为古稀老人,并且乾隆还特意刻了一枚“古稀老人”印章以资纪念。

皇上自称古稀老人,还刻了印章,那大家就得避讳,而你尹嘉铨还敢在书中自称古稀老人,你这是什么意思,你岂不是自比皇帝了,那就是大逆不道之罪,所以自称古稀老人就成了尹嘉铨主要大罪。

而且还有一宗罪,那就是冒认帝师之罪,尹嘉铨之前不是当过觉罗学这个皇族学校的校长嘛,尹嘉铨居然沽名钓誉的在书中自称为“帝师”。要知道觉罗是皇室旁系远亲成员的称呼,觉罗学其实就是教授皇室旁系子弟读书的学校,皇子们都不在其中读书,皇子们是在上书房读书的,因此尹嘉铨在觉罗学教书连皇子都教不上,更何谈“帝师”。

敢称“帝师”那就是自认是乾隆的老师,要知道尹嘉铨和乾隆同岁,比乾隆还小了几个月,即便他学问比乾隆深厚,但是也没资格当乾隆老师。所以当审案人员看到尹嘉铨仗着在觉罗学教过书,就敢在书中自称为“帝师”都被惊呆了,于是纷纷指责尹嘉铨何德何能敢称“帝师”。

于是就这些罪行加起来刑部给出了议罪结果就是建议将尹嘉铨凌迟处死,抄没家产,将其著作书籍全部焚毁,并连坐家人,男子十六岁以上家人全部处斩,其余家人如辛者库为奴。

尹嘉铨不过是沽名钓誉,在自己写的书中自吹自擂罢了,他根本没有胆量也没有实力去做出实质性的谋逆之举,结果却被整治得这么惨,他如果知道结果会是这样,恐怕当初借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向乾隆上书给父亲讨谥号和荣誉了。

其实尹嘉铨的所有悖逆的文字中,只有“帝师”和自称古稀老人最让乾隆生气,但是乾隆也觉得就因为这些将其凌迟处死,还祸及全家男性有点太过分了,有损乾隆仁君的形象,于是乾隆特意下旨开恩,免除尹嘉铨凌迟之刑,改为绞立决,并赦免尹嘉铨全部家人,只杀尹嘉铨一人,不连累家人,然后将尹嘉铨全部著作运到京城焚毁结案。

于是尹嘉铨的寿命就定格在了71岁这一年,他就因为在70岁称自己为古稀老人,然后就在古稀之年被处死了,这也是尹嘉铨文字狱案的始末。

写在最后

鲁迅先生曾经发表过对尹嘉铨文字狱案的看法,他认为:乾隆时代判定文字狱的办法就是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查抄,这并非看中他的家产,乃是查看藏书和另外的文字,如果别有“狂吠”,便可以一并治罪。因为乾隆的意见,是以为既敢“狂吠”,必不止一两声,非彻底根治不可。

鲁迅先生的评价确实是一针见血,乾隆就是带着这种想法才创造出了不少文字狱案,很明显乾隆的这种想法就是强词夺理,欲加之罪而已。

尹嘉铨不过是一个喜好自吹自擂,沽名钓誉的老儒生,他只是妄想着去迎接乾隆的圣驾,去感受皇恩的浩荡,然后就可以光耀门楣,光宗耀祖,在父老乡亲面前显摆一番。但他最终却把自己玩死了,不过他在最后也确实感受到了皇恩浩荡,毕竟乾隆给他从凌迟改为绞立决,还赦免了他的家人。

但是如果尹嘉铨不是为了沽名钓誉,非要去感受皇恩浩荡,他又怎么会把自己搭里面呢。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