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历史上为金满文化的发源地,对中土大陆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有着天生的不屑和厌恶之情,从完颜阿古打创立金国以后,孔子作为敌国名人,在东北几乎绝迹。直到满清时期,乾隆帝立诏满汉一统,东北地区的文庙才得以建造。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吉林文庙始建于清乾隆元年(年),于乾隆七年(年)建成。
我们现在看到的孔庙早已不是乾隆帝时期建造的寺庙了,早期的孔庙因失火而毁坏,模样残破,当时官员认为其过于简陋,已不符合当时崇儒的礼仪规格,遂上奏,于年移建于现吉林市天津街一侧,位于松花江北岸的市区中,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地方性质历史文化建筑,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孔子庙,代表了满汉一家的文化融合。
吉林文庙的整个院落呈窄长方形,南北长米,东西宽74米,院内建筑规模宏大,号称国内四大孔庙之一(其他三座孔庙为南京夫子庙,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也是东北地区为数不多的夫子庙。
此寺庙参照曲阜孔庙的造型模式,整个建筑群强调的是南北向轴线,在这条主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两侧的厢房较少。整个院落空间被大成门分为南北两大部分,构建成二进院落模式,前一部分为引导部分,后一部分以祭祀为主并以大成殿作为主要建筑。
院落的最前端为6米高、近40米长的大照壁,这在我国文庙建筑中较为罕见。墙垣为青红墙配黄色琉璃瓦的建筑结构,其中青砖分布墙体上下部分,而红墙居中,层次分明,色彩古朴雅致。大门为红色木门,门上布满黄色块状门钉,密密麻麻。门钉数量在古代有着严格的使用讲究,此大门却不受限制,变相表明了孔子地位之高,甚至高过当时的帝王。
泮池采用月牙形,上为拱桥,别具一格,栏杆上的汉白玉石雕非常精美,为传统的重台栏板式石雕作品,栏板柱头为莲花台,寓意高洁华贵之意,栏板部分,洁白如霞,雕纹细腻,刻画花纹与蔓草纹,自然清丽,美景印刻于石板,于后人共赏。石桥为水泥制式,平坦舒适。
过泮池,即可看到一座黑石雕刻的孔子雕像,老人孱孱而立,礼数周到,表情淡漠,泰然处之。周围绿树成荫,幽静清凉,两侧各有一排黑色厢房,近年来,用于展示美术,文学等作品于此。平日并不对外开放。
沿着十字走廊,即到棂星门,此为牌坊制式,在天下诸多文庙中,多有摆放,此门为三门四柱五楼简易式牌坊,外侧立柱前后和外底部分各有三个门鼓石,居中的双柱前后各立对称的门鼓石。方柱朝天而立,在立柱顶部四座石狮蹲在柱顶以守护大门,立柱间用双层石板构建,中间夹雀替,花板。这座牌坊表示尊孔如同尊天,棂星寓意风调雨顺,为孔庙祭祀之门。
穿过棂星门,到达大成门,此门为五开间歇山式屋顶,红墙。金色琉璃瓦屋面,前廊两侧墙面上画有龙的图案。大成门两侧的厢房为七开间,青砖墙面并设置前廊。厢房屋面青瓦的铺砌参照吉林市一带民居的做法,中间部分采用仰瓦铺砌,两侧作三垄合瓦。
过大成门,大成殿高高耸立在眼前。大成殿为十一开间,重檐歇山顶,红墙,金色琉璃瓦屋面,正吻高高卷起,正脊上作琉璃盘龙浮雕,建筑四周设空廊,斗栱及梁枋上作彩画。大成殿建在1米多高的台基上,殿前露台宽阔,为祭祀舞乐用,其前面左右都可以上下,正面台阶中间作汉白玉盘龙高浮雕,四根盘龙石柱立于殿前,柱身飞龙在天,腾云驾雾,用深浮雕加工出立体视觉效果。大成殿两侧为九开间厢房,对大殿起着强烈的衬托作用。
殿内晨钟暮鼓院落的最北端为崇圣殿,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设前廊,金色琉璃瓦歇山顶。院中《孔子生平事迹展览》《汉白玉石刻圣像图》《孔子圣配十二哲雕像展览》《吉林博物馆文庙简介》等内容。在殿后,有数块古石碑排列成行,有龟驮碑,文献碑等。历史内容丰富,造型艺术多样,喜好古文化的朋友不妨一游。
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