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门是奎文阁前的重要屏障,也是孔庙第五道大门。始建于北宋初期,系当时孔庙大门。5间,两侧有回廊,金代成为二门,明代孔庙南扩,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清初名“参同门”,取孔子之德与天地参同之意。雍正八年(公元年)清世宗钦命为“同文门”,取“书同文,行同伦”之意。乾隆十三年高宗题写门匾。
“同文”二字出自《礼记》,“书同文,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统一文化、统一思想,使整个人类思想都统一到儒学上来。
今门独立院中,周无墙垣,高16.96米,长米,宽9.34米,中间辟3门,单檐黄瓦歇山顶,七檩三柱分式木架。
在同文门周围有四幢明代御碑。每幢高6米多,宽2米多,碑下的龟趺高1米多。碑额精雕盘龙,绕日盘旋栩栩如生。碑文内容多是尊崇孔子。
东北为洪武碑,西北为永乐碑,洪武碑和永乐碑在明弘治十二年(年)被火烧毁,弘治十六年(年)由皇帝钦命重立。洪武、永乐、弘治三碑通高二丈四尺二寸(7.60米),由弘治年间的书法家乔宗书,著名刻工阎杰刻石。
东南为“重修孔子庙碑”,高7.85米,宽2.27米,厚近半米,立于明成化四年(年),所以习称“成化碑”。是孔庙中体积最大的一幢碑。
成化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文极力推崇孔子思想,“朕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暂缺”。字楷书,书体端庄,结构严谨,为世人所称道,是明代明碑之一。以精湛的书法著称于世。
成化碑有两个情况引起历代大家名人的注意。一是成化碑正楷字写的好、规范化、标准化,精湛引人,字体笔法有“著称于世”的评语;二是对孔子评价最高,历代皇帝对孔子都有评说,评价最高的是成化皇帝,他把孔子的思想、办法比作吃饭、穿衣、花钱,一天也离不开,有了孔子的道理和办法,就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不然就乱套啦。说有孔子之道则有天下,没孔子之道则无天下,反孔子之道则失天下。如碑文称:“朕唯孔子之道,天下一日不可无焉,有孔子之道则纲常正而伦理明,万物各得其所矣...,孔子之道之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暂缺,...天生孔子纵之为圣,生之安行仁义中正,师道兴起,从游三千,往圣是继。”
西南为弘治碑。弘治碑右侧有明代才子湖南长沙李东阳绘制的“孔庙图”价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