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孔庙 >> 孔庙图片 >> 东南伟观建瓯孔庙

东南伟观建瓯孔庙

建瓯孔庙,坐落在城东北,是福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孔庙之一,曾被明朝重臣杨荣誉为“东南伟观”。

建葡城内原有3座孔庙:建宁府孔庙、建安县孔庙和瓯宁县孔庙,这3座孔庙都附设了儒学学宫,所以当时有“一城三庙学”之说。现存孔庙是建宁府孔庙,其他2座县级孔庙和3座学宫均已毁坏无存。

根据有关史籍,建宁府孔庙始建于宋神宗年间。南宋建炎元年,府学毁于兵乱。宁绍兴二年重建时,将孔庙并府学并立一处。宋绍兴十五年,遭水灾倾塌,随即重修。而后自宋至元,屡毁屡修,历尽艰辛。明永禾三年重建时,府官将孔庙迁到今址,辟地20多庙,建筑布局仿照曲阜孔庙,东为孔庙,西为府学。其中有棂屋门、泮池、战门、大成殿、明伦堂、经阁、春风堂、藏书阁、集贤堂、聚星亭、崇对祠等一系列建筑群落。现存主体建筑大成殿,重建于清同治八年,庙内檐柱础仍为明代所造。

20世纪50年代,西边府学被拆除,东边孔庙也被占用,大成殿濒临毁废。改革开放之后,地方政府及时抢救,经一年半的整修,恢复了大成殿、拜台、两庑、戟门、墨池、云桥、棂星门等主要建筑、并于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修复后的孔庙,保留原有明清建筑风格。厚重的朱漆大门配以数排大铜钉,体现一种极为凝重的历史感。进入大门,便是高耸的石柱梁额坊“棂星门”,古人认为棂星即天王星,只有孔子可以和天上的星星同样的伟大。门后有一水池名泮池,上有石拱桥。泮池呈半月形,池中之水称泮水,也叫墨池。所以古代凡科举考试中秀才者称进学,雅称“入泮”。

右边院墙下排列着明代“重建孔庙碑”,明代“建宁府重修座学碑”,明代“建宁郡历代进士题名碑”等一组石碑。字迹斑驳的碑文,记录着建瓯历代修孔庙府学的红十字,以及科举教育的成果。穿过朝门,两侧各有40米长廊,原称“两庑”。它们既是供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处,也是府学考试之处。两庑间一片宽大的空坪,北端为拜台,是祭拜孔子,歌舞行礼的地方。台上则是宏伟的大成殿,为九脊檐歇山式建筑。殿内高17米,门阔31.4米,进深22.9米,建筑占地.46平方米。有楠木大柱36根,结构严谨,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雕梁画栋,黄莹飞瓦,金碧辉煌,黄莹飞瓦,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凤凰、麒麟、狮、象等图案,祥云缭绕,群龙竞飞,团凤起舞,四兽奔驰,重彩描金,熠耀浑映,景致十分壮观。殿内梁架上布满各种精美“苏式”彩画,内容多出于神话传说,历史演义,人物生动,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为福建省现存古建筑中之罕见。

殿堂正上方,挂关两幅大牌匾,一书“万世师表”、一书“斯文在兹”。下面即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高大彩塑,左右两旁分别是四大弟子:复圣颜回、述圣孔及、宗圣曾参、亚圣孟轲。大成殿右后方,有一幅明代孔子画像碑,碑高1.85米,宽0.87米,厚为0.13米。全碑画面清晰,唯右上角断裂,左上角稍有断缺。碑为明代浙江黄严符刻,孔子像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所画布衣孔子像。吴道子是唐朝杰出画家,世人誉为“百代画圣”,擅画佛教、道教人物及神鬼和龙等。其创作的人物画线条遒劲雄放,衣着宽松,飘逸潇洒,称为“吴带当风”。这幅孔子画像是他的一幅代表作,至今各地的孔子像一般都沿用吴道子这幅画的版本。但是如此高大,保存如此完好的孔子像碑,在国内也极罕见。

大成殿内还陈列着一些建瓯出土文物。穿孔的石斧、石戈、石刀、彩色印纹硬陶片,商周时代的青铜宝剑、甬钟、西汉的陶器,南朝的青釉器血、碗、灯、灶具,宋代的黑釉兔毫盏,清代的陶瓷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系列。在这些无声的文物和孔子像前,人们仿佛看到了孔子坐在简陋的马车上四处奔波“有教无类”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越王勾践的后代子孙携老带幼,连同碗灶家具,移居建州的情景;仿佛看到宋代的皇室贵族,举着“建盏”,品味“龙凤团茶”的情景……逝去的岁月不会再现,然而,先圣孔子留下的思想和人格,却永远流淌在华夏子孙的血液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