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也好,在影视剧中也好,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建筑门前的对联贴反了。比如下图这种情况。
那么对联到底该怎么贴?哪一句是上联,哪一句是下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区分上下联,我们就看上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所谓平声就是我们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一声和二声。一声是阳平,二声是阴平。所谓仄就是不平,除了一声、二声,剩下的三声和四声都是仄声。不要忘记,仄声还包括入声。比如说桃红柳绿四个字,桃、红是平声。柳、绿在普通话中分别是三声,四声。而其中的“绿”字,在普通话中读四声,但它在古代汉语其实是个入声字。但不论怎么说,以平仄归类,它都是仄声。那么辨别了平仄之后,让我们看看对对子以及春联是怎么回事?
对联分上联和下联。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下联以平声字结尾。举个例子,相传苏东坡写过这样一副对联: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上联以一个仄声字”在“结尾,下联以一个平声字”余“结尾。大家不妨把这个对联记住,顺便就记住这条规则。
如果不喜欢记忆对联的话,可以这么想,在格律诗当中,颔联和颈联是需要对仗的。把那两联抽出来也是对联。而格律诗的偶数句(也就是下联)是要押韵的。押什么韵呢?绝大多数是押平声韵,对吧?比如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上联以仄声字”色“结尾,下联以平声字”音“结尾)又比如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些对仗的句子都是出句以仄声字结尾,对句以平声字结尾。
那么,我们分清楚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与下联,那么对联,该怎么贴呢?简单来说,就是上联贴右手边,下联贴左手边。这是因为古人尊左,上联要挂在门的左边。当人面对着门的时候,就是右手边。举个例子,请看下图中的这幅对联。
这是清高宗乾隆帝为孔庙题写的一副对联。上联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下联是: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辟之宫墙。上联以仄声字“策“结尾,下联以平声字”墙“结尾。上联在右手边,下联在左手边。下面这张图片还有两个例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可以看看。
另外,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和建议,如果欢迎在评论区与作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