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middot实践记访孔庙国子

白癜风费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1/5419382.html

斯人已去,国子长青

——记访孔庙国子监

一条幽静的巷道,两侧古朴的砖墙,昭示着这里所留藏的历史。穿过彩绘牌坊,踏过国子监街,肃然矗立的下马碑风雨斑驳。“官员人等至此下马”,碑上以六种文字刻下的辞令无声地宣告着此地的庄严。

(同学们听工作人员讲解概况)

北京孔庙兴建于元朝,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因而规制最高。孔庙共有三进院落。穿过先师门是第一进,苍劲的古树间石碑林立,顺着指引依稀可见袁崇焕、纪昀、刘墉等人的进士题名。孔庙中最不缺少的恐怕就是石碑了,无论是歌功颂德,还是加号封圣,抑或是进士题名,这些沉默的岩石都忠实地记录着往昔。我想,这些碑上刻有许多人的名字,但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终究是那些经得起时间洗礼的人们吧。

(大成门)

大成门后,是第二进院落,也是大成殿的所在。作为孔庙的正殿,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的神位,两侧是四配十二哲。进殿之前,我们先学习了如何行礼,进殿之后,向导关闭了扩音器,我们摘下帽子,静立成排。殿内有些昏暗,栏杆后有序地摆放着各色礼器、乐器,色泽醇厚,历史感扑面而来。身周是礼乐器具,正面是香火神案,头顶是“道洽大同”,敬畏感出现的如此自然。先人的灵前,我们行过“四拜”之礼,随后便去参观祭祀用的礼器与乐器。熟悉的有钟磬琴瑟,不熟悉的有柷敔篪等等,仅仅从这些器具中,我们就不难想象当年祭祀的盛况。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对于孔子来说,自己一生推行的礼乐被如此隆重地用于祭祀自己,应该还是会感到欣慰吧。

(大成殿)

从大成殿出来,我们没有前往第三进院落,而是转向西边夹道里的“十三经碑林”。座石碑,共计63万余字,以保存经典为目的,这样的工程对一个强盛的帝国来说恐怕也不算什么。然而,这份石经所使用的底本,却完全出自蒋衡一人之手。勘校古籍,还原古字,十二年艰辛努力,只凭个人意志,这份毅力也着实让人敬佩。

(同学们听工作人员讲解“十三经碑林”)

走过退省门,便从孔庙来到了国子监,这种“左学右庙”的形式是中国孔庙的标准形制。学生,除了专心学业,还当尊师重道;师者,之所以受人尊敬,就在于他传道授业。孔庙国子监的格局本身就是对这一传统观念的体现。

(琉璃牌坊)

国子监作为最高学府,不仅承担着教育全国最优秀学生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教化天下的政治理想。因此太学门后,最引人注目恐怕就是那“三门七檐”的琉璃牌坊了,这也是北京唯一不属寺院的琉璃牌坊。坊的两面分别是“圜桥教泽”与“学海节观”,为乾隆亲笔御书,描绘的正是皇帝亲临辟雍大殿,为大臣学子讲学的场景。前者指辟雍四面环水,水周流不断,象征教化不息,为便通行又架起四座桥梁。后者指学生众多,皇帝临雍视学不得不靠水将学生分开。题字虽然带有自夸的痕迹,却也依旧表明了当时清廷对于教育的重视。

(辟雍殿)

如今的国子监已不再是一座学府,辟雍殿里不会再有人讲学,左右厢房的教室也变成了展览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子监的没落。在我们参观之时,我们见到了中学生,小学生甚至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我们驻足彝伦堂时,我听见了他们在西厢教室中的朗朗书声。七百年的风雨之后,国子监依旧承担着教化的职责。教育永远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视的事业。

国子监之行的最后,我们参观了“国子监原状陈列展”以及“中国科举制度展”。展览的内容很多,几千年的积淀都呈现在我们眼前。当然,辉煌的过往已无须多言,虽然国子监完成了它的使命,但还有京师大学堂继承教育的重责;今天身为北大学子的我们,不也有着一份传承的责任吗?

(明代国子监每月课程表)

斯人已去,松柏成林,而孔子的谆谆教诲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一言一行。孔庙和国子监虽然往昔不在,但依旧川流不息的人群表明着其实人们并不会忘记。只要这个民族依旧尊师重教,只要这个民族依旧践行仁义,只要这个民族依旧挺直脊梁,教化就依然以另一种形态扎根在民族的血脉里,亘古长青。

(哲学系参访同学合影)

供稿丨韩硕璠花艺芸

编辑丨邱雯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