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本土宗教的文神祖庙与曲阜孔庙齐名

自古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早在秦昭王二十二年(公元年)就已置郡设县。然而真正令此地声名远播的,却是一座距城北9公里的七曲山大庙。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描述的“五丁开山”故事就发生于此。

七曲山大庙初名“亚子祠”,是为纪念晋代神仙张亚子而建。据道教传说,玉帝命梓潼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故元仁宗于延佑三年(年)加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于是便开始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七曲山大庙也因此成为“文昌帝君”的祖庙。

因梓潼县是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故七曲山大庙又被称为“帝乡”。庙内现存元、明、清三代殿宇楼阁共23处,布局依山造势,极其宏伟壮观。步入正门,便是始建于明代的“西蜀名楼”百尺楼。该楼高3层共尺,据说在当时可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年间重建。

穿过百尺楼走进院子,首先看到的是嵌有九龙石壁的二十四级石阶,相传文昌帝君张亚子侍母至孝,二十四阶台阶也有二十四孝的寓意。台阶上的巨型九龙石壁显示了文昌帝君的至尊地位,不知从何时起,来此祈福的香客们还兴起了向石阶九龙壁撒钱的习俗。

石阶上方的文昌正殿,重建于清雍正十年(年),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殿内正中一尊铸造于明代的文昌帝君张亚子铸铁塑像,高达4.7米,重30吨,头戴冕旒冠,身着九龙袍,塑像两旁还有8尊高6尺的陪侍铸铁像,各重万斤。这些造像体态匀称,工艺精湛,在国内十分罕见。

位于文昌正殿对面的魁星楼是大庙香火最旺的地方。自唐朝武则天以来,因科举制度具有无比强大的统摄威力,使得学子们在科考前夜一定要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到明清时期甚至已成为重要的官祭活动,每年二月初三文昌圣诞,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祭祀文昌帝君的活动。

相传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他左手执“富贵花”,右手高举朱笔,专门用来录取科举士子,因此在科举时代,魁星在儒士学子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数百年来,魁星楼前的香火也一直长盛不衰。

魁星楼廊道里挂满的锦旗牌匾也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锦旗据说全是来此祭拜魁星后,金榜题名或时来运转的香客们敬献,其中不乏考上北大清华的学子。如今每年高考前,这里总是人山人海香火鼎盛,甚至还有不少虔诚考生和家长“打飞的”前来祈福,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